首页 > 都市小说 >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转专业,批准前往基地

第一百七十四章 转专业,批准前往基地(1/2)

目录

陈默的这份忐忑没维持多久,杨石磊都走到电教楼门口了,回头,看到他还在台阶下站着。

杨石磊皱眉催促道:“你小子瞎看什么呢?赶紧的。”

“是!”

听到动静,陈默这才加快脚步,跟着走进电教楼。

陆院的电教专业陈默不是很清楚,他也不太明白这栋楼具体是做什么的。

不过,陆指的电化教育挺出名。

从87年创立,到目前为止已经相当有名,培养了不少本科,硕士,博士之类的专业干部,专门从事对军工方面的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再到计算机方面的研究。

说白了,就是后世信息化合成化部队,所用的那些各种攻防系统,都是这帮人慢慢研究出来的。

包括可视化终端,模拟对抗建模之类的东西,都是从最初的这帮电化专业高材生开始。

就是因为陈默知道这些,他才更纳闷,杨石磊把自己带到这有啥用。

针对电化专业,他只有理论能力,可没有半点实操手段啊。

趁着上楼的空挡,陈默快走几步追到杨石磊身后,咧嘴笑道:“中队长,咱们来这是有啥事嘛?”

“问这么多干什么?”

“不是我找你,跟着来吧。”

杨石磊闻言,没好气的回应一声,径直带着陈默来到电教三楼左侧的多媒体室。

之所以被称为多媒体室,那是因为推门进来,首先看到屋里就是一台台大屁股电脑,很多穿军装的干部就在电脑跟前坐着。

室内占地面积不小,足足有二百平左右,光是在这里的军官都有三四十人。

在苦池侦察连担任文书期间,连一台电脑都没配,这里却有几十台。

不得不说,论经费的话,部队和军事学院确实差得远啊。

“你就坐这等着吧,等下会有人找你,别乱跑。”

杨石磊领着人,走到多媒体室后面,给陈默随便指了个位置后,交代两声就匆匆离开。

陈默也没有东张西望,因为在多媒体室最前方代表讲话的首长,他还认识。

正是以前老七师的参谋长罗耀武,也就是现在陆院战略战役系的主任,之前在军体训练场的时候见到过。

会议大概讲的内容,陈默能听懂。

好像是在说一次演习后的复盘,在场的军官都是脸色冷峻,动作整齐划一,搞得大气都不敢出。

陈默中途被人带进来,也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带他的人还跑了。

他也只能有样学样的挺着腰杆,傻啦吧唧的盯着黑屏的电脑,听着上面的训话。

时间究竟过去多久不太清楚,反正陈默瞅着电脑屏幕上自己的影子,都快昏昏欲睡时,才听到一阵“哗啦啦”抽动凳子的声音。

会议结束了。

在场的军官都开始起身离开,陈默急忙抬手揉了揉脸,尽量让自己精神一些,跟着站起身。

不多时。

罗耀武就端着一个白色的陶瓷杯,满脸严肃的朝着后面走来。

这位曾经老七师的罗参谋长,毕竟是从野战部队调到军事学院的人,他跟张副院长以及其他的教员不同。

身上没有那种儒雅的气质。

单单只是走过来,都有种不怒自威的压迫感,陈默再度挺了挺身板,急忙敬礼,大声道:“首长好!!”

“坐。”

罗耀武摆了摆手,将瓷杯放在相邻的桌面上,在罗主任身后还跟着一名上尉,对方帮忙抽出椅子摆在身后。

“别忙活这些了,去把陈默跟前的电脑打开,把刚才的建模数据全都调出来。”

“是。”

上尉点头答应一声,随即快速来到陈默跟前,将计算机打开,拿出随身携带的光碟插入主机内。

一通乱点,电脑屏幕上,很快出现一组组演习复盘后的建模图案以及各种数据。

陈默只是扫了一眼数据,就大致看出战况,这玩意又没有多难,更何况是复盘后的数据。

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只要在部队干过参谋,或者担任过基层指挥官的人,都能轻松看懂。

调出建模数据后,那名上尉就坐到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只剩陈默孤零零的盯着屏幕。

“能看懂嘛?”

罗耀武从口袋掏出烟点燃,袅袅细烟升腾,空气中很快就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烟草味。

“能看懂一点。”陈默点点头。

“哦?”

闻言,罗耀武似乎还挺诧异,他吸了两口烟后才笑道:“能看懂就说说看。”

“是!”

“从数据上来看,这是一个装甲团的演习。”

“应该是山地战,演习结束后,这后勤油料,弹药,淡水这些损失86%,团营连三级通讯无线电台,车载电台,高频手台通讯损失100%,各单位核心阵地防线损失60%,全团有效推进突击能力损失70%,全团几乎失去了全部战斗力。”

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陈默看得时候,眼角都有些抽动。

要知道,常规演习中,只要单位战斗力损失70%,就会被导演部判定全军覆没。

这个装甲团惨烈的程度,可是远超导演部的规定。

一组组数据背后,代表的是两千人左右的装甲团,生还几率还不到五百人,且大多都是后勤兵种。

演习打到这种程度,指挥官都该被撤职了。

陈默是对数据觉得惨烈。

罗耀武是连带着抽烟的动作都是一滞,他没想到陈默口中的能看懂一点,敢情这个“一点”是这么理解的?

“刚才有人说侦察系,出了个有点指挥天赋的学员,我还当是谁呢。”

罗耀武摇了摇头,随即,他示意了下电脑屏幕上的建模数据,问道:“知道这是哪个单位嘛?”

“不清楚。”陈默很诚实的回应道:“但这应该是38军某个单位,也是前段时间从63军和38军收集的,近三年装甲部队演习数据之一。”

其实陈默的理解很简单。

本来这个提议就是他提的,基层部队这几年演习数据惨烈到甚至没眼看,他最清楚。

没办法,谁让他担任过机要秘书呢。

而上一世担任时,这些数据恰好有一大批到了该销毁的时候,陈默在监督销毁时,也看过一些。

目前63军内部压根没有装甲团级单位,那只能是大名鼎鼎的38军了。

“确实是38军坦克六师。”罗耀武点点头,而后似乎又觉得不对,纠正道:“现在不叫坦克六师了,应该叫装甲六师。”

“而你刚才看的数据,就是1997年九月,装甲六师24团打出的成绩。”

“军部要求这次培训基地,要和装甲六师大力合作,瞄准数字化改装,当然了,这是以后的事。”

“你通过这些数据,能看出当初的24团,究竟输在哪里了?”

这次的询问,想要回应难度就高多了。

陈默毕竟不是24团的人,更没有经历过那次演习。

单凭复盘后的数据,还原整个作战的过程,不能说做不到,但肯定不会一眼就看出来啊。

所以,陈默没有立即回应。

他摁着键盘持续的拉后续的数据,看看下属的坦克连,人员以及战车战损情况。

当看到其中两个坦克连,都是在演习后半程失去战地机械维修能力,战地抢修吊装车辆不是抛锚就是趴窝,导致全团一半的主力,整体组织机动效率损失。

陈默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

要知道,组织机动能力损失一半,要是换成突击能力,那损失更严重啊。

毕竟,机动组在相对有力条件下,不太可能损失。

连机动都没了,让突击这种步坦机械化体系结合的进攻形式,还怎么去展开?

直接趴窝了都。

这还只是其中两个主力连的损失,另外一个主力连更狠。

全连从连长到指导员,6名干部在中后期陆续战损,士兵战损近60人,由当时的上士(1997年上士是义务兵)接替指挥。

等演习结束,该连战斗力几乎损失达到100%,这都不是等于全军覆没了,而是真正的全军覆没。

全连连一个能开枪反击的后勤兵,都找不出来。

说实话,哪怕前几年战争打得那么惨烈,也很少有全连一个人都回不来的啊。

如今,装备越来越齐全,火力越来越猛,却能打出这种结果。

属实是没谁了。

难怪刚才陈默进来时,看到那么多军官都跟霜打的茄子似的,正襟危坐。

敢情他们都在复盘这场战役,自己这会需要分析的东西,恐怕也是刚才那帮军官需要写的报告。

看着陈默愣愣的坐在那,罗耀武扫了他一眼,开口道:“看出来了吗?”

“报告,看出来一点。”陈默急忙挺了挺胸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