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出发,又一道难关(2/2)
在罗耀武的带领下,一行人排着队登上两辆蓝色的大巴车。
先头出发的人数不算多,可也不算少,足足七八十人。
人家要么是有同系的舍友挥手送别,要么是有校领导,笑眯眯的摆手。
就陈默一个光杆司令,提着包径直走到大巴车的后面。
索性跟着领导出行待遇还不错,陆院学员楼宿舍内都没有空调,大巴车里倒是开得挺足。
他也不认识旁人,干脆就将背包,携行包摆在后座,拉上车窗旁边的帘子,刚准备要歪着脑袋休息一会时。
裴帅军怀里抱着一摞牛皮纸袋,晃晃悠悠的走到了后座。
一屁股坐在陈默跟前,咧嘴笑着将牛皮纸袋全都塞到陈默怀里,道:“这是罗主任让我带给你的。”
“转了专业,文化课方面就要更加重视,这里面是近些年装甲与通讯专业做的课题,主任说你在这些地方底子薄,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
“结合这次在基地的实习机会,完成从一名战士到指挥官的蜕变。”
“还有,你别嫌我啰嗦,这可都是主任说的,不光文化课要多上上心,从一名战士到一名军官,再到一名指挥官,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区别,这都是一个全新领域。”
“反正说白了就是多学习,知道不。”
陈默抱着一摞牛皮纸袋,他对于学习没啥反感的,毕竟自家清楚自家事。
他现在很多东西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真动手实操的话,怕是有点吃力,多学点不会有坏处。
可.
陈默翻着厚厚的一摞文件,有些奇怪道:“首长,这课题能有这么多嘛?”
“别,你可别叫我首长。”听到陈默的称呼,裴帅军也被吓了一跳,他狗狗祟祟的抬头,没发现前面坐的校领导朝后看。
老裴才长松了口气,特么的,别的不说,光这趟车里就坐了不下六七个大校,他一个上尉,何德何能敢称“首长”?
“你叫我帅军或者老裴都行,再不济叫我助理都行,可别瞎喊。”
说着,裴帅军将一摞文件后面几份抽出来丢给陈默,道:“这几个不是课题,是目前已经在基地的第一批士官。”
“里面是有关他们的资料。”
“这么快就有人来了?”陈默有些诧异,毕竟,昨天晚上罗主任才说过他们是第一批过去,怎么还有比他们更早的?
“也不算到了,他们差不多跟我们同时到。”
裴帅军摇摇头解释道:“基地目前很多东西都已经竣工,但很多工作,学院的教员还有学员做不来,必须从部队调一批。”
“这些人等下是我负责安排前期的准备工作,就顺带着把资料带过来了。”
听着裴帅军嘴上说的挺好听。
什么学院的教员,学员做不来,陈默暗自撇了撇嘴没有吭声。
哪有什么做不来的工作啊,无非就是基地刚刚建成,杂草需要拔,标语需要刷。
既然是士官培训基地,很多东西肯定不能完全按照学院的规格来。
说白了,第一批过去的士官,不就是干活的嘛。
还整得那么高大上。
刚才陈默还期待着,会不会有侦察连的人过来,现在他倒是不期待了。
不过,他还是拆开其中一份老兵的资料,大致扫了一遍。
只看一遍,陈默就眉头紧锁,发现不对劲了。
不是资料不对,而是这个人的经历不太对劲,他拆开的这份资料是63军机步旅一名三级士官,名叫高肃锋。
这人也是全连唯一的一个三级士官。
资料上显示,高肃锋每年12月到3月都会带新兵,4月修年假,5月回部队准备准备,6月份又去教导队,带那些想当班长的两年兵。
带三个月到了9月份,回到部队呆两三个月,整合整合连里要退伍的老兵,接下来,又要去带新兵,循环往复,至少近三年都是这样。
陈默光看着资料,就知道这可不是一个老油子能诠释的人才,而是大油子啊。
他拿着资料看了又看,最终丢给裴帅军道:“首长,这人是第一批来基地的?”
“嘘!嘘!嘘!!我靠,你小声点。”裴帅军听到又叫自己“首长”,他整个人差点崩溃了。
向来不怎么爆粗口的他,都忍不住压低声音道:“你小子咋听不懂话呢,叫我老裴,听到没?”
他一边吐槽,一边拿起高肃锋的资料看了看:“这人咋了?我看他阅历挺丰富,目前咱们基地最缺的就是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
“是挺丰富,但你别被他气死就行。”陈默嘿嘿一笑。
“啥意思?”裴帅军愣了愣,没听明白。
不过,陈默却没打算再解释了,因为这东西解释不了。
裴帅军不是部队里面的人,他压根不懂,一整个连队唯一的三级士官,那不说是香饽饽也差不了多少吧?
学院第一批来人,是奔着建设,为后来打基础,这谁都知道。
部队里面来的人,就是干杂活的,这谁看不出来?
可干杂活这种事,就把全连唯一的三级士官派过来,可能嘛?
再看看资料上。
这人一年到头,不是带新兵,就是带两年兵,要不就是休假,基本没怎么在自己连队里面呆过。
这不明摆着是连里故意安排,要不谁愿意把好兵往外推啊。
接连看了几份资料,陈默揉了揉太阳穴,没打算继续看了。
因为第一批安排过来的,不光高肃锋,其他人也多少都带点问题。
陈默吐槽归吐槽,他也不觉得有啥毛病,毕竟不是所有单位,都能看到士官培训基地的好处。
或者说不是所有好处,都能落实到该单位管理者的身上。
野战军内部单位挖人有个规则,如果对方单位同意,那你挖走没毛病,如果对方单位不同意,你所在的单位足够厉害,可以去上级拿调令,强行挖走。
但前提是,强挖这事必须摆在台面,跟人家所在单位的主官说清楚。
只要把话说明白,那就是摆到明面上,各凭本事。
否则的话,别人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好兵,被人暗戳戳的给弄走,这和不经过父母同意,拉人家姑娘私奔有什么区别?
都能整成生死大仇了。
像电视剧里演的那种特种兵选拔,基层连队上赶着把好兵送去,那都纯属扯淡。
现实当中,各单位为了好兵,急头白脸拍桌子摔椅子,脑子都快打出屎的情况都不少见。
好兵是什么?
是基层连队士兵的标杆,是信仰。
尖子兵流失,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连队战斗力拉垮,最后全团都会受到影响。
理解这些,就理解高肃锋一年到头,在连里呆不到四个月,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了。
现在培训基地还没正式招收士官,就已经出现这种情况。
不难想象。
以后这个士官基地的干部和教员,绝对是各学院趋之若鹜的香饽饽集中点,因为信息化的噱头足够大。
前景足够辽阔。
而相应的,需要培训的士官,却很难真正招收到需要的人才。
一个搞不好,最终的实验还是会失败。
毕竟,实验时需要打仗,需要冲锋陷阵的不是教员,也不是教务的人,而是过来接受培训的战士。
陈默看完资料,他觉得有必要去跟罗主任说说相关的问题。
倒不是怕罗耀武想不到这点,人家师级参谋长出身,对基层的事情,恐怕没人比他更清楚。
但人家清楚是人家的事。
自己去提就是自己的功啊。
但也不着急,现在车上人多,陈默打算到了基地之后再谈谈这事。
看着窗外车辆还在半路上行驶,他拆开一部分课题,认真观看了一下。
装甲与通讯的课题,没什么意外,大多都是围绕库尔斯会战时,汉斯国装甲部队携行补给,与突击结合方式的保障特点分析。
还有二战时,坦克大会战方面的种种特点分析。
除此之外,这个专业也没什么可学习的了。
毕竟,重装部队九十年代初才出现,本身接触也没多少年,自家没有像样的战役去进行研究。
可不得一直往前推,去研究以前国外的战役,用来补充自己的缺点。
昨天晚上,罗主任说会打仗的没几个,这话不是危言耸听。
确实没几个。
单单是眼光和经验方面,局限性就太大了,这还是处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已经爆发的前提下。
若是没有爆发。
这种研究装甲作战的课题,怕是还要更加滞后,连军事学院的课题都在研究这些。
可想而知,装甲单位基层里面,有关步坦,炮坦,空坦动态以及静态作战协同的必修科目,有几个单位目前能做到?
不经历这些,那些装甲单位,充其量也只是装备重装的摩托化单位而已。
发挥不出装甲部队的威力。
事实上,世纪末这段时期,野战军的机械化程度大概在60%。
这只是装备方面的统计,并非应用。
若是只论应用的话,全军只有10个甲种集团军,才能做到有模有样的机械化,另外10个乙种集团军,充其量就只是摩托化。
没办法啊,大时代如此,国家闷头发展。
很多训练所用的油料,弹药,装备保障等等方面,就是差远了。
“都准备一下,马上下车了。”
陈默正看着手中的课题入迷时,大巴前方突然传出声音。
到地方了。
陈默急忙收起手中的文件,他拉开窗帘,看着外面用红砖砌成的围墙,连水泥都还没刷,墙体绵延数百米,一眼望不到头。
由于车身高度有限,加上距离的远,他看不到基地内的陈设。
不过,里面新挂的国旗正迎风招展,红得耀眼,也红得夺目。
这就是士官培训基地啊。
陈默快速收拾东西,准备排队下车。
盼了这么久的基地,终于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