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科技强军,会议博弈(2/2)
“报告!!”
这目光都对上了,要是再不起身,可不是陈默的风格了。
“嗬嗬,这位小同志在发言之前,我得做下介绍。”
罗耀武看到陈默起身,他似乎还挺满意。
可突如其来的区别对待,让原本后排正襟危坐的老兵和学员,有不少人都抬头看向陈默。
众人的目光中都带着狐疑。
毕竟,能被教员带到基地的学员,那在各方面表现都不会差,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小圈子。
陈默虽说也顶着学员军衔,有不少人知道他是跟着陆院车队过来。
但却不认识他啊。
这人哪个专业的?后排的学员兵相互对视一眼,大多都很迷茫。
就算有些人认识,也只是在军体训练场看过千米障碍,他们可不认为一个提干的人,能发表什么有用的见解。
鄙视链这种东西,军校和部队都是相互存在的。
不过,这种小动作也只是在后排出现,前排那帮领导倒是都很淡定。
罗耀武没管那么多,他看到陈默起身,很干脆的招了招手:“来,你到台前。”
“是!”
陈默回应一声,当即动身,目光坚定,正视前方,来到发言台一侧。
“啪”的一个转体,而后立正,对着整个会议室的人群敬礼。
“给同志们做下介绍,咱们这个基地之所以能顺利竣工并且建立,这个小同志可是起到了一部分推动作用。”
“培养士官的想法,最初就是他提的。”
罗耀武话音落下。
原本对陈默上台还不太在意的前排领导,终于抬头,开始正视这个年轻人。
63军装甲七旅的参谋长冯云迁,更是挺了挺身板,笑呵呵道:“这个小同志是我们旅的,列兵期间提干,没记错的话你叫秀才是吧?”
“是,参谋长,我叫陈默,耳东陈,默认的默,在单位很多班长,领导,都叫我秀才。”
陈默挺了挺胸膛,声音洪亮的回应着。
不管怎么说,装甲七旅的参谋长这可是自己单位的领导,有自己人开口,那必须敞亮的回应啊。
“秀才,我有些印象了。”
刚刚第一个上台代表讲话的军参谋长秦全安,笑呵呵的点头道:“我听陶主任提起过你,不错的小伙子。”
“谢首长夸奖!”陈默再次敬礼,表现得的格外得体。
“诶,我这可不是夸你。”秦全安摆了摆手:“既然是你提出的士官培训,能说说你的理由嘛?”
闻言,陈默反应稍微迟钝了一下。
直到身后罗主任轻咳一声,他才像是刚反应过来似的,挠挠头略显为难道:“首长,我只有一些拙见,一些自己的见解。”
表现的迟疑是他故意的,毕竟基地的事会牵扯信息化实验,就算在场一部分看过文件,那也得有人授意才能讲。
再加上,部队里面和军校里面的处事不一样,在陆院,陈默有什么问题,面对的是一群搞学术的人。
直接说出来,无非就是面对一群老头对他刨根问底,而后会认真研究。
但在部队里面,面对这些大领导时,最好还是低调点。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侃侃而谈,胸有成竹的样子。
陈默前世跟军区的首长没少打交道,有些跟他一样是顽固派,比如眼前就有。
可不是所有人,都像政治部陶主任那么好说话啊。
这也是为啥在侦察连,在装甲七旅时,他从来不提类似的观点,大概率是提了也没用,术业有专攻。
在合适的环境办该办的事,才是最主要的。
“让你说你就说,扭扭捏捏的可不像是老七师的作风。”
“讲!”
秦全安挺起身板,靠在椅背上,目光看向陈默。
“是!”
陈默再次敬礼。
“之所以提起有关士官的培训,是我在学院学习了战争三要素,学习了装甲部队结构变动,技术装备大量下放后,接触到了信息化实验的几组数据。”
“我个人觉得信息化实验屡屡出问题,最终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装备是否先进,不在于被实验的单位,名声有多响亮。”
“而在于操控这些装备的人。”
谈到自己擅长的领域,陈默自身的气势,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
刚才还自称“拙见”的他,真正进入侃侃而谈时,浑身由内而外的气质都不同了。
“我第一次看到有关信息化作战时,也曾考虑过,信息化作战的本质是什么。”
“考虑过制息权,考虑过通讯碾压,我也考虑过电子战,还有其他种种方面。”
“但最终我想明白了。”
“信息化的本质是计算,我看过以往实验的数据,实验单位在进行演习时,他的指挥系统可以联系到每名单兵,通讯可以监听单位所有的电子信号。”
“这代表着,全信息化的实验单位,指挥官之间可以组成微型指挥部,同时监测计算战场上敌对单位,数10个目标单元的动态变化,一旦开战,己方可以最快做出最佳反应。”
“同样也有足够的时间,对兵力分配进行高度优化。”
“但很可惜,以往的实验全都败了。”
“在指挥系统效率异常高效,在战术多重选择性和灵活诡变性有这么大空间的情况下,依旧实验失败。”
“那么败的就不是这些装备不行,也不是战士不行,而是战士和装备之间的契合度太低了。”
“我看过一组数据,整场演习,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试点单位指挥部一共发出76条战术命令,25条协同命令,战后评估,命令有效率占据95%,执行率15%”
陈默越说越起劲。
台下看过《论信息化作战》文件的人,明白他在讲什么。
没看过的人,则是听得有些稀里糊涂。
不过,这并不妨碍在场的人对陈默的感观,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
“为什么说执行率这么低?”
“因为信息化强大的计算能力,让原本就对装备不熟悉的战士,根本反应不过来。”
“谈及信息化,那就不得不说装甲兵,我们是90年代初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装甲步兵,为了信息化实验,让一群刚刚成为装甲步兵的人,去挖掘并适应,比纯机械化战更困难的信息化战争,那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推荐士官,培养士官,那是因为士官作为军队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子,多数都是担任着班长的职责,兵头将尾。”
“是基层连队战斗力架构的绝对骨干,参考一下外军,高级军士服役年限远高于我们。”
“目前,我军对士官使用过于单一,虽然在专业范围涉及到了全兵种,但依旧处于初级摸索阶段,技能培训依靠师团一级单位常规组织培训,有些浪费行政资源。”
“还有,针对士官职业发展规划不清晰,服役过于稳定,据我所知,我们这边的士官从入伍到退役,所学技能局限性很强,没有充分拓展发挥群体的潜力,也极少有人流动。”
“距离一精多专标准还有很远,而士官作为士兵最直接指挥者,他们实际上承担了基层战斗指挥,日常训练,管理等等任务。”
“连排一级军官,大多都只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单元协同,后勤保障,真正去执行并且监督,都是这些士官。”
“士官在单位呆得足够久,既有带兵的能力,又有协调的能力,对很多装备的了解也远胜于普通战士。”
“所以,我觉得有关士官的培训,不光要着眼于目前的信息化实验。”
“日后,信息化大批量出现时,真正需要培训的士官人才更多。”
“信息化的本质是计算,计算就需要大量有经验的人,而实验的目的,是以后能批量转型。”
“所以,我觉得培训士官,不单单是为了眼前,加强对他们的职业规划,更是为以后铺路.”
陈默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这份见识和理由,大部分是结合前世的看法,一小部分是最近在学院所接触到的。
陈默的话音落下。
整个会议室静悄悄的,只有偶尔翻页的声音传出。
连带着秦全安都陷入了沉思,他在心里默默衡量刚才的建议。
而罗主任,则是抬手捏了捏鼻子,笑而不语。
神情相当的轻松。
他让陈默来参会,就是想借陈默的口,把这事给点透。
半路上,他安排人,把部队调过来的士官资料递给陈默看。
这些都是故意的。
作为老七师的参谋长,罗耀武难道还看不出来,此次基地调过来的老兵,都是边角料,难堪大用的人嘛?
但人家部队毕竟只是配合实验,明面上,话不好说的太直白。
让陈默说出来正好。
毕竟他是学员,也是部队过来的人。
年纪轻轻都有这份觉悟,你们各单位后续还好意思再塞边角料?
总得拿出来点态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