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一首歌撬动全世界(1/2)
第285章一首歌撬动全世界
抢救的医生出来让家属准备,但一直到第二天清晨,先生才被宣告去世。
这时魏明已经回家了,为了不打扰父母,直接就住在了北池子的四合院,警长守在床前,银杏蹲在屋外。
当天新华社就发了讣告: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沈雁冰(笔名茅盾)在燕京逝世,享年85岁。
并介绍了他的生平,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49年当选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并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部长以及在政协的职务等。
他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子夜》《虹》《霜叶红似二月》《腐蚀》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最后强调了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的地位。
龚樰人在苏北知道了这个消息,因为她出演了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子夜》的电影版,也忍不住心中悲伤遗憾,并给魏明写了一封信。
而上影厂已经开始加紧灌制拷贝,准备尽快让全国观众看到茅盾先生的这部作品,当初他还亲自为剧组拍了一段镜头。
除此之外,全国很多文学界人士纷纷写文章纪念茅盾先生,巴金先生也留下了“火不灭,心不死,永不搁笔”的文字。
魏明也不例外,写了一篇文章纪念并感谢这个跟自己只有一面之缘的大文豪。
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把稿子投给了《人民文学》这个由茅盾先生一手创建的新中国第一份国家级文学杂志。
而且很快就得到了《人民文学》编辑的过稿通知,投入感情写的文章,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关键他们没想到先生最后一篇文字竟然是给魏明的小说做序,这是何等的重视和期待啊!
不过20岁就能写出大长篇《人间正道是沧桑》,潜力之大之明显,也确实值得期待。
在全国纪念茅盾先生的热潮中,海外同样也有反应。
新加坡《南洋商报》刊发了悼念文章,称茅盾的逝世是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巨大损失。
日本媒体对茅盾先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短短18天内发表了约17篇关于茅盾的文章,高度肯定了他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并对其代表作《子夜》进行了深入品评。
而在茅盾先生的追悼会上,以茅盾先生25万遗产为奖金池设立的茅盾文学奖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该奖旨在鼓励长篇中文小说的创作,同时由巴金先生担任评委会主任,并将在后续公布具体细则。
25万啊!
在万元户都是稀罕物的年代,25万无疑是一笔巨款。
如果以现在两万块能在燕京买一套很体面的房产计算,这笔钱放在后世大概相当于六七千万。
而且这还是国内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可以预料的是,这个奖项不出意外将成为中文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起码是之一。
国内新闻都在报道茅盾先生去世和茅盾文学奖的消息,而国际新闻方面,美国的里根拔得头筹。
因为这位新总统步了约翰列侬的后尘,被枪击了,只不过他运气好一些,最终抢救了回来。
一开始国内报道省略了很多细节,北大学生们纷纷对这次事件背后隐藏的政治真相表示好奇,是政敌干的还是不满他施政方针的民众呢亦或是苏联……
恐怕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是一个女明星的脑残粉为了吸引她的注意模仿电影人物干出的这番事。
就连魏红她们这些大一的女生都在讨论这件事,周末回家她还跟父母讨论起这件事。
他们再次意识到美国真乃龙潭虎穴啊,大明星会被枪杀,总统会被枪杀,这还有安全可言吗
这样就算是让魏明跟着小红一起去留学他们也不放心啊,起码他们两口子也得跟着。
魏明就坐在沙发上跟外婆嗑瓜子,听到老爹也想跟着去美国陪读,笑道:“那咱们全家都去美国了,国家万一以为我从此就不回来了怎么办。”
“哎哟,这可不行,”许淑芬忙道,“儿子现在也是有头有脸的大作家了,代表国家形象,可不能让国家操这个心,他们俩去就行,咱们就在这守着家,等他们回来。”
老魏一听也是这个道理,只能遗憾打消了深入虎穴的想法。
然后他继续询问一双儿女这美国李总统被刺事件背后的故事:“你们说这到底是不是苏联人干的啊”
魏红看向魏明:“这得问我哥了,他跟那些留学生们走得近,估计他们知道更多内幕消息吧。”
魏明没有让他们失望:“这个我还真的知道一些,你们猜的都不对,这个事儿跟政治没关系。”
“哦”几人迅速围了过来。
魏明:“不过在说到这次事件之前,先要讲一部电影,叫《出租车司机》,这是几年前的一部电影,导演和男主角都很有名,其中男主人公是一个开出租车的退伍军人,整天郁郁不得志……”
“开出租车还不得志”老魏、老娘,包括小红都感觉不可思议,那可是出租车司机啊!
现在四个轮子的出租车只存在于高档酒店,不仅收入高,而且倍儿有面子,接触的都是国外来的客人,经常能收到外汇。
魏明敲了敲茶几:“国情不同,在国外开出租车也就是个一般工作,主要他参加的是越战,这是美国一代人的痛。”
“咋的,抗美援朝他们不痛啊”老魏不服气。
魏明无奈笑笑,这个对美国人的影响确实远不如越战泥潭,越战哪怕是全面介入期都打了八年,前前后后加起来能有20年,几乎从朝鲜撤离后就开始了,前些年才算彻底摆脱,投入的军队,死伤的士兵,还有费的军费都相当恐怖。
不过现在不是跟老魏上课的时候,“痛痛痛,也痛,反正这个出租车司机挺颓废的,后来他喜欢上了一个姑娘,人家长得漂亮,工作体面,是给总统候选人工作的,结果人家没要他,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
喝口水,魏明继续:“他要刺杀那个总统候选人,但最终没弄成,然后他又机缘巧合灭了一群逼良为娼的坏蛋,还救了一个小姑娘,成了媒体口中的英雄,关键就是这个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该不会才是真正的大坏蛋吧”魏红脑筋急转。
魏明敲了一下她的脑袋瓜儿:“你想多了,这个小姑娘的扮演者叫朱迪。”
老魏和许淑芬对视一眼,哟,跟朱霖是本家呢。
“朱迪是个童星出身,不仅长的漂亮,而且很聪明,刺杀李总统的那个人非常喜欢她,但求而不得,于是想效仿电影里的男主人公杀个总统给她看看。”
“这该不是疯子吧!”老魏感慨。
魏明为老爹的敏锐点赞:“听我慢慢说,本来杀总统这事儿他早就谋划了,之前的总统卡特他差点就成功,不过后来卡特竞选失败,里根上台,于是挨枪子的就变成里根了。”
老好人卡特也算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了。
魏明总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那个刺客已经被抓住了,他家里也有点钱,正在想办法救他,而唯一的办法就是说他是精神病,这样或许能逃过一死。”
“啊,还能这样精神病就可以没事了”
老魏几人感觉不可思议,那要这么说的话,那这李总统也太宽容大度了吧,这放在中国式思维里,不灭九族就算是仁君了。
魏明笑笑:“关他一辈子呗,然后在精神病院慢慢折磨他,让他生不如死。”
当然,最终只关了40年,2021年就给放出来了,而杀死列侬的那哥们儿魏明重生前还关着呢。
魏家这几个人听得目瞪口呆,感觉像是故事,但魏明表情严肃:“不信小红你可以去问勺园的留学生,你的英语应该可以交流这点事吧。”
“当然可以,西语系的课我也没少蹭,而且我当然也相信你了,”魏红道,“那朱迪呢,就这个女演员,她是不是也受到影响了。”
“当然了,国外虽然没有红颜祸水这个词,但这个事是因她而起,她也承受了很大压力,好在现在她正在读大学,正好可以趁着攻克学业沉寂几年,顺便一提,她上的是耶鲁大学。”
老魏:“啥夜路大学”
魏红:“爹,耶鲁可是美国很厉害的大学,排名前几名呢,不过耶鲁好像是文科社科类更强一些。”
因为一入学哥哥就说过将来要出国留学,魏红也了解过有哪些国外大学适合自己,耶鲁并不在她的考虑之列。
第二天,老魏看到门口老孙头正在看报纸,立即上前跟人家聊美国李总统被刺幕后的真相,把老孙头唬的一愣一愣的。
小红也开始跟同学们科普这次事件背后那一段疯狂畸形的故事,相较于政治谋杀,因爱成魔更符合这些女生们的口味,一个个听得眼睛都在放光。
不过毕竟是国外的总统,而且也没死,热度很快就降下去了。
但是在国外,尤其是美国,这件事太大了,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老布石当时甚至都做好接班准备了,没想到伶宗活过来了。
而在美国,没有什么是不能炒作利用的,ca上个月就已经完成了《oonlightshadow》,准备等莎拉布莱曼凑齐一张专辑,或者等年底约翰列侬逝世一周年的时候再推出。
没想到恰好遇到了里根被刺这种轰动全球的大新闻,于是ca立即发动手上的媒体力量,把几个月前约翰列侬被刺事件也拉了出来,一通爆炒。
等到热度上来了,又立即在全球市场推出了这首《oonlightshadow》,并将这首歌和列侬之死强绑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