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破元都!朱棣要出手试探了!即将发(2/2)
“这一次攻破元都,又是冠军侯拔得头筹,率先攻入啊!”
郭英满脸笑容的走上前,双手扶起朱应,充满了赞赏与欣慰。
“多谢大将军夸赞。”
朱应谦逊的笑着回应。
“此战,冠军侯又拿下首功了。”
“攻破元都之功,我等都铭记于心。”
李景隆满脸堆笑的走过来,眼中带着一丝讨好。
这一路走来,他早已被朱应的实力和谋略所折服。
在他心中充满了庆幸,若不是朱应的存在,他作为二路大军名义上的指挥战将,绝对不会如此轻松。
这近九个月的北伐征程,他几乎是一路“躺赢”。
朱应在战场上杀伐果断,屡立战功,虽然这些功劳并非李景隆亲自取得,但他作为二路大军的指挥,也能分得一杯羹,未来回到应天,必然会得到朝廷的恩赏。
可以说,朱应的存在,让李景隆的北伐之路变得无比顺遂,也让他初来时的忐忑不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将军过誉了。”
“此战,凡攻入这元都城内的将士都有大功。”
朱应微笑着回应,声音沉稳。
他明白,一人独占功劳只会招人怨恨,此番攻入城中这么多军队,如果战功都被自己一人占据了,那就是傻子了。
拔得头筹,足矣!
当然。
在得知朱应率先破城后,蓝玉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心中满是不快。
原本,淮西众将都想着夺取这破都之功,为此次北伐增添战功,从而在朝廷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赏赐。
可如今,这最后的破都之功却被朱应夺走,他们的计划落空,这让蓝玉等人心中极为不甘。
“只会说漂亮话。小小年纪,如此圆滑。”
“一看就不是好东西。”
常茂站在蓝玉身边,用极低的声音嘟囔着,脸上满是不屑的神情。
他以为自己的声音很小,不会被人听到,却没料到朱应耳力过人,将他的话听得清清楚楚。
朱应听到这话,目光瞬间如利剑般射向常茂。
常茂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脑门,心中一惊,脸色瞬间变得一白。
“他不会听见了吧”常茂心中暗自嘀咕,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有些尴尬地站在原地,眼神闪躲,不敢与朱应对视。
朱应凝视了常茂片刻,眼中闪过一丝轻蔑,随后缓缓移开目光。
而在心中,则是暗暗想着:“这个家伙,真的是常遇春的儿子吗”
“这为人处世既莽撞又愚蠢,难怪淮西集团最后会被清算,都是他们自己作孽啊。”
朱应知晓他们原本的命运,也懒得与常茂计较。
毕竟。
以淮西这些人的脾气秉性,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他们的命运恐怕很难改变。
朱应深知,这些人天生支持朱允熥,可朱允熥胆小懦弱,虽有嫡子身份,却根本不堪大用,难以担当大任。
在未来的皇位之争中,淮西集团与朱允熥恐怕都难以逃脱厄运。
郭英缓缓扫视着元庭朝议大殿,目光最后落在了元帝的龙椅上。
“元都破,北元最后一座城池,终被吾大明拿下。”
“自此之后,北元再也不复王朝之名。”
郭英感慨万千,声音中带着激动,得胜喜悦,尽数展现。
“是啊。”
“昔日北元让我大明无比忌惮,是因为他们与我大明一样,建造城池,学我汉家文化,造火炮,更是对我汉家中原有吞并之心。”
“此刻破开元都,也是彻底将王朝之名剥夺,让他们回到了以往的蒙古时代,重新化为游牧了。”
“而且,对于北元而言,北元皇族的实力也不足以完全压制北元诸部落了。”
朱棣微微点头,缓缓开口说道。
在这场战争中,他虽未亲自上阵杀敌,但一直都随军而动,对局势的分析十分透彻。
“虽说破了北元都城,让北元不复王朝之名。”
“但只要元帝不死,北元皇族还存在,北疆庞大的土地仍然是北元的国度,他们的实力仍然不弱。”
李景隆一脸严肃的说道。
虽然他领军打仗的能力不行,但在这种局势分析上,他还是能够说上几句。
毕竟,他熟读兵书,对于纸上谈兵还是颇有心得的,这番言论也符合他一贯的人设。
“此事,相信皇上自有圣断。”
“究竟是继续追击,还是稳固元都,我们只需听从皇上的旨意。”
郭英神色凝重,声音低沉的说道。
对于接下来的战略决策,他心中也有些犹豫。
深入北疆追击元帝,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但如果不追击,让元帝逃脱,北元很可能会死灰复燃,再次成为大明的威胁。
听到郭英的话,众将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都清楚,随着元都被攻破,这场攻伐之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但接下来,无论选择继续追击还是稳固元都,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深入北疆追击,将士们可能会迷失在茫茫草原之中,遭遇北元部落的袭击,最终全军覆没。
千古以来,只有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是因为霍去病真正杀入了北疆,杀得匈奴溃不成军,打出了汉威。
但这样的战绩,谈何容易。
“大将军,末将,请命追击。”
朱应没有丝毫犹豫,向前踏出一步,大声请命道。
“冠军侯,你无需如此。”
“昔日皇上旨意,攻破元都,灭北元。”
“如今,我北伐之军也算完成了圣旨了。”
“至于北上追击,这,太过危险了。”
郭英看着朱应,微笑着说道,也并没有苛责什么。
在他眼中,朱应是大明的栋梁之才,他不想让朱应去冒险。
而且,他深知深入北疆的危险,一旦大军开赴,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将将士们安全带回来。
北疆那广袤无垠的草原,看似平静,实则暗藏无数危机。
大漠风沙肆虐,水源稀缺难觅,复杂的地形犹如迷宫,极易让大军迷失方向。
一旦深入其中,后勤补给将面临巨大挑战,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绝境。
想到这些,郭英尽是忧虑。
当然!
最为根本的一点,郭英也是有私心的,他自觉以自己的能力,实在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将大军安全带回来。
倘若真的遭遇不测,折戟沉沙,那么即便此次成功攻破元都,收复了北元数十座城池,得到数百万人口,立下的北伐大功,恐怕也会瞬间化为乌有,甚至会被朝廷视为过大于功。
说到底。
或许是郭英年岁渐长,曾经的那份果敢与无畏已悄然减退,心中多了几分顾虑与畏惧。
老了吧!
所以,他不敢下令,更不敢去赌!
也不敢直接开口答应朱应让其追击。
“大将军。”
朱应向前迈出一步,语气坚定的说道:“皇上旨意,灭北元。”
“其真正意图便是要将北元彻底瓦解,使其无法再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如今,元帝仓皇逃窜,北元的诸多皇族、权贵也纷纷作鸟兽散。”
“倘若任由元帝退回其蒙古祖地,凭借他在北元的威望,仍有机会重新凝聚北元势力,进而压制草原上的诸多部落。”
“这绝非皇上所期望看到的局面。”
“想要真正彻底地消灭北元,就必须擒杀元帝,斩草除根。”
“如此,北元才会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对我大明的威胁方能彻底消除。”
“末将当初之所以恳请大将军赋予大宁全员骑兵编制,正是为了应对今日这种局面,为的就是能在关键时刻深入北疆,追击元帝,消除吾大明北疆之隐患。”
朱应一口气说完,神情更是肃然。
听到这番话,郭英不禁神情一震,原本黯淡的眼神又瞬间明亮起来,带着几分意动。
他抬起头,目光紧紧的盯着朱应,仿佛又重新认识眼前这个年轻的将领。
朱应的一番言论,条理清晰,切中要害,让郭英内心深受触动。
一旁的诸将也都满脸惊愕,完全没有想到朱应竟然如此认真,也如此胆大。
竟然真的想北上追击!
“果然如姚广孝所想。”
朱棣心中暗自思索:“朱应,绝对不会放弃深入北疆的机会。”
“此番,已然到了本王必须做出抉择的关键时刻了。”
“今晚,必须要试探他一番了。”
“如若能够拉拢,那再好不过。”
“如若不能……”
“唉……到了如今地步,本王也不得不选择。”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寒光。
随即。
朱棣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情绪,脸上重新挂上了温和的笑容,从人群中站了出来。
他微笑着看向朱应,语气平和的说道:“冠军侯无需如此着急。”
“此番元都刚刚平定,将士们经过连日苦战,早已疲惫不堪,急需休整一番。”
“在我北伐之军进攻北元最后两座卫城时,战报便已加急上奏到了应天。”
“依本王推测,不出几日,皇上的旨意定会传达至此。”
“这几日,且让将士们先行好好休整,恢复体力。”
“至于北上追击之事,我们从长计议,再做定夺。”
闻言!
众将也都是纷纷点头。
郭英见状,也连忙点头附和:“燕王所言极是。”
“此番大宁将士们冲锋陷阵,劳苦功高,确实需要好好休息。”
“北上追击一事关系重大,不可贸然行事,还是等皇上旨意下达后,我们再共同商议对策。”
郭英一边说着,一边用眼神示意朱应,希望他能理解目前的局势。
见此情形!
虽然不能立刻追击。
但此番郭英的话都说到了这一个份上了,朱应也很清楚,郭英这是担心让自己北上了,要是出事了,他不敢背锅。
索性。
朱应微微点头,沉声道:“末将谨遵大将军与燕王吩咐。”
不过在心底,朱应十分清楚,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此番北上追击元帝,乃是势在必行之事。
以远在应天的朱元璋性格,断然会下旨继续追击的。
从始自终,这就是朱元璋的目的。
让北元不复存在,四分五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