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学问(1/2)
第696章学问
偏头关前。
李孜省、覃昌一行,带着大批的军械和布帛等物资,总算是辗转到来,而此时有关李孜省上任山西巡抚的圣旨还没送达。
偏关守军可不想迎这么一群人进入关口。
正如朝中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地方军务涉及到军队统属以及军令传达,而李孜省带兵进驻偏关这件事属于理不直事不正,会牵扯到很多权力上的冲突。
因为接洽没完成,当晚李孜省麾下人马,只能暂时驻扎在关口以外。
而偏关城塞内则派出一名书吏,前来跟李孜省一行进行接洽,着重提到了粮食供给问题……
李孜省这一战打得很热闹,但因为他麾下行军带的都是干粮,自给自足都很困难,加上他又征调了王方的人马,人家大同兵可不想自备干粮来打仗,所以李孜省得供应这群人吃喝。
再加上战时损耗比较大,李孜省这边缺少军粮供给,只能进关城采购补充。
但显然偏关不想承担这笔开销。
你是来送军需物资的,莫名其妙打了一场仗,还让我们供应你吃喝我们自己很多士兵都苦熬着呢。
“总兵官何在为何不来见咱家”
覃昌拿出身为司礼监太监的威严,朝着那书吏一通喝斥。
李孜省低声提醒:“山西总兵官并不常设,如今偏关内并无总兵官。”
覃昌一怔,随即想到李孜省之前就是大明朝无冕的吏部尚书,显然其对西北官场架构上的事比他了解得更多,而他身为内相,很多事无法整明白。
这也是当初怀恩被放逐后,为何成化帝会很快疏远覃昌的原因。
因为覃昌除了能力远不能与怀恩相比外,本身也不够勤奋,遇到事情不求甚解,照理说天下官员他心中应该都有一本账,当皇帝提到哪个人时他应该第一时间介绍情况,但实际上他却是一问三不知,每每都要回去查阅资料后次日才能给出答案。
随后覃昌颐指气使,对着来人一通呼喝,才把人打发回去准备。
……
……
人走后,覃昌这才想起来要问问李孜省有关偏关的事。
“李尚书,你之前从未曾踏足过偏头关,但好像对这里的情况很了解”
覃昌也觉得不可思议。
以前只觉得李孜省是个一手遮天的恶棍,只知道卖官鬻爵。
经过这一趟下来,覃昌发现,自己对李孜省的认知远远不够。
李孜省道:“就说山西总兵吧,自从成化十七年王信卸任后,朝廷就一直未再设。这也是因当初王越打了几场胜仗后,鞑靼人久不敢来犯所致。”
覃昌道:“先前你就说过,山西巡抚人在太原,总兵府却设在偏关,如今适逢总兵官出缺,那谁来照应咱总不会让咱在这里自给自足,等开春后自己找人种粮食吧”
“呵呵。”
李孜省莞尔一笑,道,“战事随时都会开启,覃公公言笑了。”
覃昌显得有几分不满,道:“你是都御史,领兵之事由你负责,总不能靠咱家在西北刷脸……你赶紧给想个对策!要不,咱家这就向京师求援,打仗需要足够的粮草方才有机会取胜!”
……
……
丫角山。
保国公朱永亲率京营人马,经过长途奔袭赶路后,终于进入偏头关地界。
朱永手持望远镜,站在高处看了许久,此时日落时分,沿途城关不见人迹,他心中多了几分担忧。
远处一骑踏着尘烟而来,却是他的儿子朱晖纵马赶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