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 第171章 凌州之战八

第171章 凌州之战八(2/2)

目录

“这些马是我们的兄弟。。。”

。。。

“看看对岸吧!”

呼查哈突然暴喝,指向明军阵营中寒光闪烁的弩炮。

“他们的玄甲能挡弯刀,长枪能破重甲,我们拿什么再战?”

他扫视过众人,最终定格在自己的坐骑,那匹陪伴他征战十年的枣红马正不安地刨着蹄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战马嘶鸣声响彻营地,蒙古骑手们铁青着脸,将缰绳递给明军,每交出一匹马,就像剜去心头一块肉。

但面对装备精良的明军,他们别无选择,待最后一匹马被牵走,呼查哈望着糟乱的营地,转身下令:

“沿淳水西行,与合布勒、铁赤烈会师!”

。。。

三日后六千蒙古军在河西荒原会师,合布勒望着面色憔悴的呼查哈,正要开口,却见首领突然拔出弯刀,割断束发的皮绳。

“我败了,败得彻彻底底。”

呼查哈的刀尖指向南方,那里是明军离去的方向。

“谭威那厮,确实值得敬佩。”

他转身握住合布勒的手,将弯刀重重按在对方掌心:

“合布勒,琪琪格还被困在兰州。”

提到女儿这位草原枭雄的声音终于颤抖。

“我已无颜面对族人。。。”

话音未落,寒光闪过,弯刀已刺入他的心脏,合布勒惊恐地抱住倒下的身躯,温热的血顺着指缝滴落,在黄沙上绽开暗红的花。

当夜蒙古军帐内烛火摇曳,合布勒擦拭着染血的弯刀,望向众将:

“呼查哈首领以死明志,我们不能让他的血白流。”

他将地图铺在案上,手指重重戳在青海:

“那里地势险要,粮草丰足,明军一时鞭长莫及。今夜三更,全军西进!”

此时的老鸦口,黄崇的风州大军才姗姗来迟,望着空荡荡的战场,他满意地捋着胡须:

“好啊,不费一兵一卒,就逼退了蒙古人。”

副将提醒是谭威的功劳,他却神色复杂:

“这次多亏谭都督。。。是我小看他了。”

想起之前对谭威部署的质疑,他心中泛起一丝愧意。

而在圭圣军营地,气氛却压抑得令人窒息,谭威盯着伤亡名单,指节捏得发白。张小甲跪在帐前,铠甲破损处缠着渗血的布条:

“都督,本部木字营、山字营。。。能战之士不足百人。”

他的声音哽咽又道:

“伤亡,如今。。。”

杜风正捧着文书的手微微发抖:

“三军共计战死九百七十三人,重伤致残者不计其数。”

他望向沉默的主帅。

“这场仗,看似以少胜多,实则。。。”

谭威起身走到帐外,望着天边残月,寒风卷起他的披风,露出背后狰狞的旧伤疤。远处受伤士兵的呻吟声隐隐传来,混着战马的哀鸣。

他握紧腰间的流星刀,刀鞘上的龙纹硌得掌心生疼,这场胜利,代价实在太重了,但这并不是他的一意孤行,如果当初他任由凌州陷落,逼的黄崇自己去顶住,那后期自己这边的战略损失就太大了。

谭威没有理会黄崇的宴请,直接回了老巢沙城。寒风掠过沙城府残破的城墙,谭威站在麒麟山巅,望着山下忙碌的工匠队伍。

青砖垒砌的陵园已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将刻着阵亡将士姓名的石碑一一立起。

“加大抚恤金,每户按战功分三等发放。”

他对身旁的杜风正吩咐道。

“荣军院要尽快完工,务必让伤残兄弟和遗属们过个暖冬。”

半月后麒麟山烈士陵园落成,三百六十级石阶直通山顶,汉白玉牌坊上忠魂不朽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当谭威亲手将厚重的抚恤金递给某位校尉的母亲时,这位白发老妪颤抖着抓住他的手:

“我儿走得值。。。”

人群中传来压抑的啜泣声,介州左军、右军的将士们望着陵园中密密麻麻的石碑,终于明白为何圭圣军能在战场上悍不畏死,他们身后,是整个军队用命守护的尊严。

“介州左右军,自今日起编入圭圣军步军!”

校场上谭威的声音响彻云霄,他环视着焕然一新的阵列,对着陆惟君、蔡狗剩等将领一路看过去。

“陆惟君任一军统领,蔡狗剩为副。原介州联军各部按战功重新编排!”

六千新军齐声应诺,长枪如林,军旗猎猎,一名原介州右军的老兵摸着胸前新换的圭圣军徽记,眼中泛起自豪的泪光。

与此同时紫禁城乾清宫内,崇祯皇帝将战报重重拍在龙案上。

“好个谭威!”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的淳水防线处来回滑动。

“判断精准,设伏果断,硬生生将蒙古人逼到和硕特那里!”

刘闻言躬身进言:

“陛下明鉴,此战谭威居功至伟。他提前洞悉蒙古意图,在淳水布下天罗地网,当记七分功劳;黄崇率风州军从后施压,可记三分。”

他顿了顿,补充道:

“只是风州军伤亡寥寥,而圭圣军折损近半精锐。。。”

崇祯神色凝重,起身望向西北方向,窗外寒风呼啸,宫檐下的铜铃叮当作响。

“谭威此人,耿直善战,又心系百姓,只是太年轻了。”

他转身对刘闻言道。

“传朕旨意,凌州以西即日起也划归土甘都司节制,命黄崇东撤,退守第二道防线。”

。。。

“陛下圣明!”

刘闻言眼睛一亮。

“如此一来,西线防线连成一体,进可攻退可守。谭威守住凌州,既能震慑蒙古,又可伺机瓦解满蒙联盟。。。”

。。。

“满蒙联盟之事,朕已有打算。”

崇祯打断他的话,想起英娘无意中流露出谭威的设想,利用漠南漠北矛盾,分化满蒙关系。这个念头在他心中盘桓已久,如今经此一战,更觉可行。

“退下吧。”

崇祯揉了揉眉心,连日来的焦虑与欣喜交织,让他疲惫不堪。走出乾清宫,寒风扑面而来,他裹紧龙袍,朝着皇后的寝宫走去看望那个小家伙。

之前英娘于宫内产下谭威的嫡子,崇祯当即收为义子,一切规制如同皇子待遇,奇怪的是,对于此逾制之事,朝中诸臣居然没有反对,甚至杨嗣昌等老谋主动恭贺。

似乎大家对崇祯荣恩谭威子女很是赞成,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估计是自古外戚多受制的原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