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华霖商贸行(2/2)
“嗯,确实不错。”
杜玉霖环顾一圈后满意地点点头。
这么个两进大院子,少说有七、八百平,还地处辽阳城内最繁华的大什街上,三千两白银真的不算贵了,何况这还是自己这一世开的首家买卖,可不能太寒酸了。
开商行这事是他和于文斗合计后做的决定,既然想拿到大孤山那边的地,和官面沟通时总得有个正当的名号。
开公司本来就是杜玉霖的老本行,即便是在这个时代,若能有个自己的买卖也是心安的事,毕竟将来总不能啥事都挂靠到粮铺上吧,业务面太窄了。
正好于冲汉兄弟“意外”身亡,“振兴商行”自己商行底盘业务。
而此时,暂时不杀袁金凯的好处之一就显露出来了。
在这位“大能耐”的协调下,杜玉霖几乎是以白菜价就得到了于氏兄弟多年积攒的家业,转眼间就成了这辽阳城内的头号大商人。
当然在外人来看,商行仍是由于文斗这个大股东负责具体事务,至于背后的大老板的身份小老百姓可就不得而知了。
这年头,名字里带“霖”字的人可也太多了点。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可是杜玉霖前世反复学习过的考点,意思就是你有想法、有抱负没问题,但前提是得有钱、有实业才行。
而这一切,就从这家“华霖商行”开始吧。
以大孤山铁矿、天宝山银矿为基础,以白城黑市、海参崴港口为渠道,再在未来几年在白城和青马坎两地陆续建设起钢铁厂、兵工厂,搭配上系统发的武器、设备的设计图,何愁东北的整体实力不提高?
几年后,欧罗巴大战就要开打,一旦那些列强的视线从此处移开一些,便是此处一飞冲天的最好机会。
杜玉霖的脑海中,一张清晰且可行的工业路线图成型了。
看着牌匾上的“华霖”二字,他露出满意的笑容,刚要带于文斗和杨越帆进屋去,门外就又进来了几个人。
回头一看,那正是许振远和他几个老手下。
他们这一身打扮可太有意思了,完全没了之前江湖人的气质,而都是一身闲散老汉的模样。
见到杜玉霖后,他们就都是“嘿嘿”一笑。
几人刚去了北城那头,一顿白话后,可又骗了不少的老头。
............
一九零八年,十月一日。
位于辽阳大什街的“华霖商贸行”,正式开张营业。
这一天,手拿优惠券的百姓冲入商行下属的各分店疯狂购物,满城一片欢腾景象。
这就好似今天是什么大节日一样。
………………
说几句心里话。
写这本小说啊,对我来讲就跟玩游戏差不多,更多的是一种空想的释放,真的,从小每次一想到抗日时期的东北那都是疼啊。小时候读到这段历史,我是真的被气哭过。
所以,年初就琢磨写一写玩玩。
说实话,没想到会有人看,这就得再次真心感谢所有跟读、催更的朋友了。
不是我在写东西给你们看,而是你们的阅读、催更、打赏在鼓励着我完成着梦想,十分感谢。
像喵喵个咪、泥头君、安凡、连长二号、祸害人间帅哥、机智葵葵、墨潍、二十年书爷、炸天帮帝煌、爱吃美食的曹子玉、我媳妇开天灵盖、不专业差评等等。
都是从好早就一直看,我都会看你们还跟没跟,感谢你们的支持,让我没有放弃。
当然,所有跟着读过来的读者,我都是真心感谢的。
我八零后,也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还能追求点自己的梦想挺幸福的。
但毕竟写书不是主业,我主业是老师,平时还要给学生们上课,每天五个多小时的写作、几个小时讲课是真挺累的。
所以,未来可能无法保证每天都保证更新两章了,在这里跟各位说声抱歉。
但我保证,只要有时间就会坚持写,绝不烂尾,还要收复外蒙、打退小鬼子呢,除非被封了,o(n_n)o哈哈~。
希望各位能理解,并仍抽空来支持我,真的,番茄给的那点钱真不算啥,远不如你们催更重要。
望各位身体健康,天天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