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成立公司(2/2)
她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满当年在商海厮杀的锐气“我推举你来牵头,做我们自己的企业!”
雨声不知何时弱了,一缕阳光穿过云层,照在蒋红梅掏出的烫金名片上。“红梅进出口贸易“的字样在光线下熠熠生辉,就像此刻颜珍珍眼中重新燃起的火光。
潮湿的空气里浮动着油墨与草药的气息,颜珍珍的指尖抚过烫金名片凸起的纹路,触感像极了苏成哲在巴黎为她戴上戒指时,那枚蓝宝石冰凉的棱角。
蒋红梅突然起身推开锈迹斑斑的窗,雨过天晴的风卷着蔺草香扑进实验室,吹得墙角的《公司法》资料哗啦啦翻页。“明天就去工商局核名。”
蒋红梅扯下围巾甩在桌上,露出锁骨处暗红的烫痕,那是上个月在香港谈判时打翻咖啡留下的,“我已经联系好沪市的老关系,第一批草编香囊能搭船运去东南亚。“她说话时袖口滑落,腕间缠着的红绳上,还系着颜珍珍去年送的刺绣平安符。
*
三日后的工商局大厅,玻璃幕墙将阳光切割成整齐的方块。
颜珍珍攥着申报材料的手沁出薄汗,当窗口工作人员念出“本草华光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审核时,蒋红梅突然握住她的手。两个女人掌心相贴的温度,透过厚厚的申报文件,烧得颜珍珍眼眶发烫——这温度像极了创业初期,她们挤在招待所里修改企划案,共用的那杯冷掉的姜茶。
当第一台药材萃取机运进茂村时,颜珍珍蹲在泥地里和工人一起调试,白大褂下摆沾满机油。深夜的实验室,她默默把姜茶放在显微镜旁,自己对着国际订单合同研究到凌晨。
有次暴雨冲垮晾晒场,蒋红梅举着伞抢救蔺草,她突然大喊:“珍珍,这场景比我当年在香港抢订单还刺激!“雨水混着笑声灌进喉咙,咸涩又滚烫。
深秋的茂村晒场铺满新割的蔺草,颜珍珍踩着露水查看第一批药材烘干情况。远处传来卡车轰鸣,蒋红梅从尘土飞扬的村道上跳下来,皮靴沾满泥浆却笑得张扬:“日本客商下了加急订单!”
她展开的传真纸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要求旁,颜珍珍用红笔批注的字迹力透纸背,与巴黎展会上展示的工艺手册如出一辙。
当第一笔外汇到账时,颜珍珍正在实验室调试超声波萃取仪。蒋红梅举着银行回单撞开实验室的门,阳光顺着她的马尾辫流淌,在仪器金属表面折射出细碎的光斑。“珍珍,咱们做到了!“她的声音带着破音的颤抖,脸上满是喜悦。
深秋的董事会上,当财务经理宣布盈利突破百万时,掌声淹没了会议室。颜珍珍望着窗外黄浦江的灯火,突然想起那个改变命运的雨夜。蒋姨递来的名片还夹在笔记本里,边缘已磨得毛糙,却始终泛着微光。
月光爬上“本草华光“的鎏金匾额,照亮满墙的刺绣、草编与药材标本。指尖抚过巴黎展会上那幅成名作,蒋红梅不知何时站在身后,往她手里塞了杯桂花酿:“下个月去米兰参展,机票订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