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设置燕然都护府(2/2)
给思结部的回复里画着中原马厩草图,标注\"顶棚需覆茅草防雨\"。
当八百里加急送来西突厥蠢蠢欲动的密报,他即刻调拨五百骑兵进驻狼山驿站,铁甲映着月光,将整条驿道照得亮如白昼。长安的政令顺着驿道北传,掀起草原上的新风潮。
工部匠人带来鼓风皮囊,在鄂尔浑河畔建起第一座冶铁炉,火星溅落处,牧民们第一次打出比骨刀锋利十倍的铁刃。礼部官员在灵州开办蕃学,二十名部落贵族子弟席地而坐,用狼毫在羊皮纸上临摹\"仁义礼智信\"。
其中回纥少年契苾明远天赋异禀,所书瘦金体被驿使快马送回长安,李世民看后大笔一挥:
\"着入弘文馆深造\",驿卒返程时,怀里揣着钦点文书和御用狼毫。
转眼入冬,参天可汗道迎来最热闹的时节。
中原商队的马车上,蜀锦包裹得严严实实,铜镜用稻草层层垫着。
草原牧民的驼队则载着风干的乳酪、整捆的貂皮,在驿站前排起长队。
都护府内,军卒们正忙碌地手持算筹核对着账目。
这些算筹在他们手中灵活地舞动着,仿佛在诉说着每一笔交易的细节和金额。
然而,当遇到不识汉字的黠戛斯商人时,军卒们展现出了他们的智慧和灵活性。
他们迅速拿起树枝,在沙地上画出货物的图形,然后用算珠演示税率的计算方法。
这种简单而直观的方式,让黠戛斯商人能够轻松理解交易的规则和成本。
交易完成后,吏员微笑着递上一本《商贾须知》简册。
这本简册的封皮上,\"公平交易\"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被商人们摸得发亮。
这四个字不仅代表了都护府对商业活动的承诺,也体现了大唐对公平和诚信的重视。
某天的黄昏时分,李素立登上了都护府的箭楼,极目远眺。他的目光穿越了广袤的北疆大地,落在了远方的驿道上。
驿道上,归唐使节的马队正疾驰而来,马蹄扬起的烟尘在夕阳的余晖中如同一股金色的旋风。
与此同时,商队的铜铃声也由远及近,清脆而悠扬,仿佛是大地的心跳。
各部落的炊烟在暮色中交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缓缓升起,与天空的晚霞相互映衬。
这景象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北疆大地的生机与活力。
李素立静静地站在箭楼上,感受着这一切。
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腰间的玉佩,那是临行前李世民所赐。
玉佩上的\"安北\"二字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温润的光芒,仿佛在提醒他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寒风掠过北疆大地,带着大唐的威名,随着商队的驼铃、使节的马蹄,传向更遥远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