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要塞之行(1/2)
第39章要塞之行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教育局下放通知要求各大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教育活动,加大针对学生爱国思想方面的教育力度。
宁城一中也接到了通知。
宁城这座小县城靠近中俄边界线,县城虽小,可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二战时期,为防御苏军及进攻苏联,侵华日军在宁城以及其他小县城的交汇处修筑了大规模的要塞群。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这些要塞遗址保留下来,进一步揭露了日军的侵华罪行,它是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活生生的历史教材,时刻提醒中华人民勿忘历史,热爱祖国。
虽然学习和考试至关重要,可是推进解决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也是刻不容缓。
清明将至,除了时间实在太紧的高三学年,宁城一中安排高一、高二学年全体学生分批次在清明期间去要塞遗址参观学习。
去的时候徒步,回来的时候学校包车。
通知一经下发,学生们都激动地炸了锅。
尤其是高二学年。
若是放在平常,这种活动绝对轮不到高二,可谁让今年特殊呢。
对于长期处在学习高压下的学生们来说,只要不被锁在学校这座牢笼里,让他们干什么都行,只要能逃出去喘口气就行。
徒步要塞前一天,很多同学已经早早坐不住了,连上课的心思都没有了。
傅一雯就是其中一员。
由于这次是徒步去要塞,路程不算近,再加上还要参观学习,起码得一天时间,学校允许学生自己带些吃的喝的,当然不带也没关系,要塞休息区有卖水和卖盒饭的。
但这种时候就好比六一儿童节开运动会的时候,好不容易能自己准备吃的,谁吃盒饭啊!
——
某节课小组讨论时。
傅一雯用卷子挡着嘴角快咧到耳朵根儿上的脸,兴高采烈地问陈璐和江蓁蓁明天徒步的时候想吃什么,她来安排。
陈璐和江蓁蓁都是对于吃的没什么太多要求的人,眼看着傅一雯一提到吃的就激动,陈璐叹了口气,好心提醒:
“你可悠着点,明天咱们可是徒步,要自己走着去的。”
“璐璐说的对。”江蓁蓁点头附和:“我爸说从咱们学校出发到要塞起码得走两三个小时呢,你别东带西带的最后拿太多东西背不动,走不到目的地就累趴下了。”
“害,路要走,那饭也得吃啊,亏了什么都不能亏了嘴,放心吧,看看我这身板儿,姐们儿有数!”
傅一雯拍了拍自己结实的胳膊,嘿嘿一笑:
“再说了,明天除了班任跟班,各班的政治和历史老师都去,就算我不吃,我也得给我的孙老师准备好啊!”
“……”
又是孙丽霞。
陈璐江蓁蓁默契地对视一眼。
考虑到明天是去参观历史遗址,俗话说政史不分家,学校要求文综组的政治老师和历史老师跟着自己教的班级一起去要塞,并在参观遗址的时候适时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那段历史。
也就是说,不光是孙丽霞会去,唐瑛也会去。
本来还想提醒傅一雯注意“大三角”的相处关系,可一想到唐瑛,陈璐莫名又想起了上次她们四个人一起去面馆吃面,想起了顾婉君。
怎么绕来绕去又绕到那个人身上了。
烦。
……
与此同时,另一边,会议室。
正在针对明天徒步去要塞开班任大会的顾婉君莫名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
一旁的杨金凤递过来纸巾,并小声问了一句“怎么了,是感冒了吗”。
顾婉君接过纸巾,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没事。
——
徒步当天。
这次徒步参观要塞遗址学生们分批去,昨天高一学年已经去参观完了,今天只有高二学年。
北京时间早上6点,高二学年14个班按照文理科分类在操场两侧列队。
所有人到齐之后,校长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和叮嘱。
北京时间早晨6:40,由1班打头的几个文科班先迈出了学校的大门。
浩浩荡荡的学生队伍一出校门就吸引了路上行人的目光,各个班级的班任以及政治历史老师走在所教班级列队的两侧。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陈璐被顾婉君安排站在班级列队的倒数第二排最左侧。
由于班任通常会在班级后面的位置观察保护自己班的同学,所以陈璐的位置可以说是离顾婉君最近的位置。
当然,站在陈璐身后倒数第一排、背了个鼓鼓囊囊大书包的傅一雯也没好到哪儿去。
12班跟在1班后面,可傅一雯站在12班最后一排,这一路上她几乎没有能和孙丽霞搭上话的机会。
反倒是同样走在12班后面位置的唐瑛跟她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
教12班的历史老师走在12班的队伍前面,时不时地跟同学们闲聊说笑。
而班任顾婉君和政治老师唐瑛都走在12班的队伍后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