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盛唐一只统 > 第169章 一朝被蛇咬,患了疑心病

第169章 一朝被蛇咬,患了疑心病(2/2)

目录

声音最大的一种,说父王喜爱武婕妤产下的皇子,有意升武婕妤为惠妃,皇九子早晚会取太子位而代之。

当然,这些话都是在百福宫外议论的,皇帝在宫里守孝,谁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长安城内的小道消息满天飞。

赵丽妃肯定是坐不住,但宫里生了儿子的其他妃嫔也都是心急火燎——大家都是嗣,凭什么武婕妤生的就是一?凭什么!?

于是刚刚从百福宫劝走的守孝大军又浩浩荡荡的杀了回来,李隆基不耐烦哄孩子,便打发长子代为处理。

他的确很喜欢新出生的皇九子,这孩子生的极秀美可爱,武婕妤又是他的心头好,一时兴起便亲自取名为“李一”。

但这时候的李隆基,其实并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

皇九子再好也是个婴孩,什么聪明乖巧那都是比着婴孩的标准说的,谈承国祚为时尚早。

而且一年以来李琰也表现得不错,勤学苦读,尊师孝父,太子当的挑不出毛病。所以李隆基是真没想到自己单纯表达对儿子的喜爱,竟然会在朝野中引发这么大的震荡。

尤其是换太子一说,让他忍不住想起了之前的那场厌胜风波,为了生儿子而借他潜邸的龙势。

那时候都谁想生儿子来着?

在兴庆宫墙根底下埋符咒……是不是为了做太子?

你看,当皇帝的人想的都多,这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会引发联想。

比如李隆基现在就在琢磨换太子这事儿,他自己肯定是没这个想法的,不过是一时兴起给孩子起了个名。但是是谁想要借着这个名字生事呢?太子也才刚立了一年,怎么凭个名字就要换?

他一开始觉得是武婕妤,毕竟武婕妤想晋封之心李隆基是深有体会,之前寿宴的那尊八宝珊瑚树现在还在他书房里放着呢。

可经历了厌胜风波,李隆基又觉得事情可能不会这么简单。

武婕妤想晋封缠着他就够了,何必这样早便在朝野放风声,就好像厌胜风波中的王皇后,越指向明显越不可能。

但也不会是赵丽妃,赵丽妃不会拿李琰的太子之位冒险。

除此之外,人人都有嫌疑。

于是李隆基的疑心病再次发作,从刘华妃到刘才人,看谁都像闹事的。

刚好这阵子是孝期,他索性命王皇后带着整个后宫都给太上皇抄经,平心净欲消除妄想,不要无事生非,把太上皇的丧事办好最重要。

因着怀疑刘华妃,李隆基待李琮也不如之前亲热,太上皇下葬桥陵之后,他便马上准了李琮回龟兹城的奏请,一天都不多留人。

武婕妤到底没有盼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惠妃之位。因为朝野最近的“命名风波”喧嚣尘上,打算息事宁人的李隆基只给了她丰厚的赏赐,晋封之事半个字都没提。

不但没提,九皇子的百日都没有操办。皇帝给出的解释是正在孝期,不宜太过张扬,可把个武婕妤气的小脸煞白,自己窝在宫里哭了好几场。

她看着襁褓里的儿子,心里到底还是存了一线希望。好歹是陛下亲自取的名,到底还是不一样的,陛下待她们母子不一样……

不过这些事跟李琮都没什么关系,他进了安西都护府的地界便觉得身心舒畅,天地空阔高远,说不出的畅快放松。

越靠近龟兹城,商路便越是繁荣。有成群结队的商旅拉着各色货物行走在官道上,驼铃马蹄声不断,道路两旁的屯田里也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真好。

李琮长出了口气,擡眼看到远处山坡上的安西牧场,有部族打扮的廓落布人正在牧马放羊,配置草料。

第一季的苜蓿田丰收之后,薛先生让牧场的雇工又开了几片荒田,扩大苜蓿草的种植面积。

龟兹城周围的天地种不了麦子,但长这些牧草倒是一等一的繁茂。现在正是牧场收割的时候,一片一片的草场郁郁葱葱,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有了草就能有牛羊,甚至马匹,用苜蓿和稭秆制作出的青储料,到了冬天也不愁牛羊没有吃食。

吃的好牛羊的长势也就好,出产的羊毛柔软浓密,纺出来的羊毛线已经成为京城最炙手可热的商品,这个热度连在百福宫守孝的李琮都感受到了。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出去一趟回来,玛城这边又给了他一个新惊喜——在太医署医众和各地郎中的群策群力之下,新镇痛药乙酰水杨酸与本草方的协同使用横空出世,不但救下了并州长史、北庭军原副都护王晙,还提前收获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情报。

“殿下,请立刻整肃兵马,对黄河以南归附的突厥部族严加看管。”

从病床上挣扎起来行礼的王晙哑着声音说道。

“下官养病之时,听那蒋姓商人说突骑施内部已经推举棘跌利施之子默棘连为新可汗,号毗伽,广为联姻。”

“如今突厥可汗新立,拔野古等降部必然心思活络,伺机异动。与其让这些突厥人反复叛降,不如直接斩草除根,如此西域四镇才得享太平。”

“下官听闻安西军有弩阵以制骑兵,下官愿随军征讨,为我大唐永绝后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