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二合一(乱匪、大势)……(2/2)
那会不会离这里已经不远了啊?
一个个疑问不禁冒了出来。
谁也没有准确答案,只能尽量做着分析猜测。
-
(二)大势//
而汤小米一家三口回到家,也关了门讨论了起来。
“我们赶紧走吧!感觉已经乱起来了!”汤小米急切地说道,整个人已经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里团团转。
她虽然已经二十多岁,但之前一直在校园里,并没有太多社会经验,遇到事情了很容易就慌了神,尤其是在自己爸妈面前,表现得更为彻底。
假如是她一个人穿越,遇到事情没有可以依赖的,不得不自己坚强面对,说不定还不会如此慌乱。
陶秋菊上去拉住她的手,轻声说道,“小米,你别害怕,爸妈都在呢,我们都在,别害怕啊。”
另一边汤大强也走过去揽住母女俩,一家三口靠在一起,让这一颗颗受惊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现在直接走不现实,我们两个大人带着你们这么多小孩,路上遇到危险了毫无招架之力。”汤大强思索后说道。
陶秋菊也这样认为,“如今形势,行走在路上,远没有待着村子里安全,真遇到个什么事情,可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但是族人们都没有走的意愿啊!我们明里暗里说过这么多次,明显没有人会想走的。”汤小米瓮声瓮气地说道,心里不由得很沮丧。
“这是我们早就预料到的,如今形势才刚开始恶化,税负加重、乱匪出没才刚开始出现,还远远没到逼得众人离开的地步。”陶秋菊说道,“你之前看过的末世小说,其实最开始也是有预兆的,但绝大多数人都会忽视这些预兆,不会提前太久做准备,这就是人性。”
汤小米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和谁去说,谁都不会相信情况会加速恶化。
她彻底冷静下来了,压下心里的恐慌和沮丧,认真回忆道,“今年是公元920年,或者叫贞明六年,主要的大事就是同州之战,如今恐怕已经到了尾声。”
“大梁败了?”汤大强问道,这答案显而易见,只是他想再确认一遍。
汤小米点点头,“本月初的时候,大晋的军队应该就渡过黄河打了过来,据史书记载,双方在同州城下交战,到现在已经九月下旬了,大梁的将领刘??应该已经大败逃走了。”
“这大梁将领怎么那么弱啊,在自己主场都被打败了!这一败,那黄河一线岂不是就失守了?”汤大强不由得顿足。
“唉,也怪不得他,时也命也,他其实算是一代名将了,挺有机略的,当年更是屡建军功。”汤小米惋惜道,“他后面还挺惨的,那些嫉妒他的人看他兵败,就给他网罗了一堆罪名,说是他拖延时机养寇成患,皇帝信了谗言,就把他召回洛阳,应该是明年五月份就会发密旨逼迫他饮毒药而亡。”
她之所以记得比较清楚,就是因为当初八卦历史上的美人。而刚好刘??有一个小妾王氏就是历史上小有点名气的一个美人,号称“花见羞”。据说他死后,这小妾被他昔日战场上的对手李嗣源抢走,李嗣源登基后,封为淑妃,史称王淑妃。
陶秋菊不由感叹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怎么能因为一场失败就把自己的大将杀了呢!这皇帝可真的是无脑啊!”
“从这就可以见大梁大势已去,亡国难免,当年跟着朱温开国的名将能臣一个个被残害,如今朝廷已经是奸臣当道,难以挽救了了。”汤小米说道,“现在唯一还能帮着大梁抵挡两年多的只有王彦章王大将军了,他应该很快就会率兵去黄河处,做最后一阶段的抵抗和挣扎。”
接着她好一顿解释这王彦章王大将军,当初无意之中看过欧阳修撰写《王彦章传》,觉得挺有意思的就都记下来了。
王彦章年少时就和弟弟王彦童一起加入了朱温的军队。
据说臂力过人,据说能够挥舞上百斤的铁枪在乱军中往来驰突,如入无人之境。
因此很快就被朱温赏识,先后担任左龙骧军使,后又兼任左监门卫上将军,差不多就是皇帝贴身保镖,可见亲近。
后面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了,没影响王彦章的地位,甚至还升职当上了检校司徒。
再后来朱友珪又被弟弟朱友贞杀害,他直接迁任澶州刺史,并赐爵“开国伯”,真正成为主政一方的大员,相对其他追随朱温的老臣算是混得很好的了。
而正是公元920年,也就是今年,他再次被晋为“开国侯”,此时应该正率领大军与晋国军队在黄河两岸拉锯战斗。
但王彦章性刚直,痛恨权臣扰乱朝政,遭到排挤和非难,难以拉起大梁这艘破船,只能给汤小米她们争取最后的两年半和平。
听了这些,汤大强和陶秋菊对当前局势认知更清晰了。
“应该越往后会越乱,这次的匪患不是个例,而是一个征兆。”汤大强分析道,“所以我们还是要尽快想办法劝说族人们一起走。”
陶秋菊和汤小米沉重地点点头,原本还想等到后年开春,哪里知道形势变化这么快。
“这几天先还是不要去县城了,等事态稳定了再说。”陶秋菊道,“我们抓紧把冬油菜都种好,然后药丸和干粮这些都要尽快准备起来了。”
她前段时间制作了一些常见的治疗发烧感冒拉肚子的药丸,效果还不错,尤其对于如今没有打过抗生素的人们来说,药效还是可以的,今后路上都用得着,如今需要沉下心来再多试验一些出来。
另外前段时间买回来的猪肉,她们制作了一罐子肉松,效果还不错,今后可以再多制作一点,方便后面出门携带和路上随时取用。
和缓的节奏被打破,一切又都急切起来了。
-
一家三口商量了好一会儿,午饭都没顾得吃,就听到四个崽崽回来的声音。
小承宝在隔壁陈氏家和他家小承空一起玩,也被三个刚从族学回来的哥哥拎了回来。
崽崽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一边叫着饿了一边往屋子里跑。
陶秋菊赶紧起身去给他们做饭,汤小米也去打下手。
刚吃上饭,村子中间的铜锣声又响起。
“应该是说出去巡逻查探的事情,我们去看看。”汤大强抓紧刨了几口饭,拉上身边的大儿子,一起往锣声响起的族长家去。
如今养孩子,可真的不能把他们养得不谙世事。
那不是保护他们,反而会害了他们。
所以日常家里有什么事,可以公开说的那t种,他们都会拉上四个崽崽一起商量,不管他们听不听得懂,总之要养成他们关心家里事情和边听边思考的好习惯。
尤其随着形势越发严峻,家里的大儿子汤承武则需要知道更多,要是自己有个什么万一,这一家子,很多陶秋菊和汤小米不方便出面的事情,可就要靠这大儿子顶着了。
这些都是汤大强自己私下里想的,甚至做了一些提前筹备,半点没有和老婆女儿透露半分,这只是最坏的打算,没必要说出来让她们担心。
等他带着大儿子到族长家院子里时候,人已经站满了,全是各家的青壮年,汤承武算是最小的了。
大家都没顾得上惊奇这汤大强怎么把儿子也带来了,只认真听族长说话。
“大湾汤氏那边日常在做些训练,我和他们商量了下,我们族也出一些人过去和他们一起练一下,不说学到多少功夫本事,至少能拳脚灵活些,万一遇到什么事情能够更加机警应对。”汤望河说道。
“你们谁愿意去的,都可以过来报名,就是每天下午要耽误一个时辰的功夫,加上路上来回,差不都一个半时辰。”
他这一想法抛出来,大家都觉得挺好的,只是响应的不多。
众人虽然因为河口镇的匪患而慌乱,但到底挂念着家里的田地,要每天都耽误一个半时辰的话,则很可能会影响农时,这也是关乎着生存问题,因此一时都不太想去。
就连汤显祖都犹豫了,他家这次交完税之后,家里吃的可不多了,他得赶紧把秋种做好。
如果自己每天都要出去一个半时辰,只留陈氏一个,肯定是赶不及的,因此不由得踌躇起来。
“大家自愿的去吧,不做强制,只是这几天每天大家要排一下,每天都要有人绕着村子四周巡逻排查一下,村口也要有人轮流守着。”汤望河道。
后面这点大家都没意见,全村一百个青壮,大家排着来,倒不会太耽误事,另外这是必须做的,尚且算能接受。
至于去大湾跟着汤显甲、汤显乙两兄弟去练习的,最终的报名者寥寥。
只汤望河自己一个儿子汤显山,和汤显宗,以及汤大强父子。
汤大强是第一时间报了名的,他正愁要训练自己和孩子没有途径,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机会,自然不能错过。
“你家阿武咋也去啊?他小小年纪哪里动得了什么刀枪?”汤望河不由得疑惑道。
“你可别小看他,他力气可大了,是个好苗子,我带着他多学一点总没坏处,反正他下午下学了也没什么事。”汤大强道。
边上的汤承武听到自己爹爹这么说,不由得挺起胸脯,不过到底还只是个小孩子,哪怕最近长高长壮了,也还看着有些矮小单薄。
不过见人父子俩都兴致勃勃的样子,想到大湾那边又没说不让孩子去,汤望河便同意道,“那行吧!”
随即说道,“看来你这卖田还是有一些好处的,如今也就你家能腾出一点空来,只是今后你家这吃粮就得买了!也是麻烦!”
“族长大伯,盛世田地、乱世金银,您想得怎么样了?这可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先人说的,我也是无意中听到别人说的,可有道理了呀!”汤大强顺势问道。
说到这个汤望河就忍不住吐槽,“就是因为你这句话,人大湾汤氏,把老牛湾那一片都卖了!那里如今可是上好的良田,便宜下河村那帮孙子了!”想到都不禁有些心疼。
汤大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不由得吃惊道,“那一片可是上百亩,他们真的卖了啊!那可真的是太好了!”说着就觉得高兴。
汤望河敲了敲烟杆,深深吸了一口又吐了烟出来,惆怅道,“所以是不是我胆子太小了啊,如果是我的,我肯定都不会卖,下河村要敢再来捣乱,打回去就行,哪里至于就卖回去给他们呢?但人家就是那么做了,我也是想不通啊。”
“同州老族长可是见多识广,他都觉得有道理,那肯定是有道理的,族长大伯,趁现在田价挺高的,我们族里也卖一些吧!尤其这次交了税之后,大家手里可都没什么钱了!”汤大强再接再厉劝道。
汤望河明显有点意动。
可是如何说服族人呢,哪怕知道族人们都爱听自己的,他也没有太多把握可以劝得动,毕竟田产可是大家的命根子。
不过他考虑先把自己家的卖点,他家出了个儿子去大湾训练,这么多田的确有点做不过来了。
想好这些,他不再犹豫,安排了众人,便带着报名训练的四个赶紧往大湾去了。
而此时,彭城里汤氏族长汤显通家后门处,气氛也格外凝重。
“你去那边待好,轻易不要出村。”汤显通交代道。
只见对面是一个戴着黑色斗篷的人,看不清楚男女老幼,听了这话连连点头,然后便跟在一个中年男子的身后,在他们的沉沉注视下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