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老登无了,坐等暮歌登基大典(1/2)
第95章老登无了,坐等暮歌登基大典
报纸实实在在打了众世家一个措手不及。
家里人都比较老实,没有特别大丑闻的世家还好,哪怕是真的登上长宁新鲜事专栏,他们也能问心无愧。
那些私底下五毒俱全的家伙,这下是真的慌了神,他们平日里披着一层人皮,个个道貌岸然,实际上私底下一个比一个畜生。
如今仅靠一个报纸,就能将那群人的人皮给撕扯下来,李暮歌觉得还挺划算的。
即将丢失人皮者,自然会在惶恐之中,被李暮歌给逮到。
李暮歌之前也不清楚这些世家,私底下究竟是什么模样,她现在能拿出来那群世家的把柄,全因她手里有一本,记录着他们弱点的册子。
没错,正是皇后给她的那本册子。
这本册子,是皇后为她儿子准备的,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搜集资料。
那些册上有名的世家人,一个个都心虚极了,想要斩断李暮歌的情报来源,却怎么也找不到来源的模样,可真是难看又好笑。
收了皇后这样一份大礼,李暮歌想着,要怎么答谢对方。
在她的思考中,除夕到了。
新年,辞旧迎新,本身代表的含义十分重要。
腊月里,长宁城月报又发行了一份,这次是同样的操作,又带走了一个道德败坏的世家官员。
空出来的位子,很快就被另一个世家的人给补上了。
李暮歌是真没想到,世家的反应会这么快。
她想着快过年了,也就没有找世家的事儿,等过年之后,再继续对招就好。
就算去年除夕过得那么糟糕,今年到了除夕当天,照旧一堆人想要获得皇室青睐,被李暮歌请到皇宫过年。
那象征着无上的荣誉,也象征着在新的君主底下,他们各自的地位。
所以为了让李暮歌和世家的关系缓和下来,这几天一上朝,世家出身的官员,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吹捧李暮歌。
目标是吹捧李暮歌到李暮歌满意为止,又或者是等到,李暮歌公布今年年宴参与人员表的时候。
李暮歌见世家又开始折腾,到年底了,实在懒得跟他们斗法,就直接将宫里的帖子送出去了。
想要参与除夕宴的人,大多数都拿到了请帖。
见李暮歌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和以往的皇帝没有差别,观望此事的人们都松了口气,他们就怕这件事也变成李暮歌与世家的争权大战。
年底了,大家都想要过个舒心的年。
李暮歌没有改变参与年宴的规矩,是因为她在朝中的自己人还是比较少的,真要是只邀请她的心腹,恐怕都凑不齐这一次的年宴。
不光是人少,还有相当一部分都被她外放了,压根没法回来。
所以她才老老实实,按照过往规矩,邀请高官入宫参加宴席。
等哪一年,她的人遍布朝野,她就会改变年宴的规矩,过年的好日子里,她可不想在宫里看见让她倒胃口的老登们的脸。
一想到那些老登私底下都干了多少不是人的事情,李暮歌就有点儿反胃。
等到过年之后,李暮歌决定要将那些碍眼的玩意,全都赶出朝堂,还她干净早朝!
除夕就这么悄悄过去了,等到年后,有动作的不止是李暮歌一人。
不少人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他们想尽办法给自己找后路,还有不少世家内部起了争执,内部有人想要将手握大权的家主推翻,重新在朝中树立起家族的好名声。
反正就是非常乱,乱得不行。
颜士玉等年后,就要启程去第二个县城,继续创建商业街了。
她在振兴地方经济上已经有了经验,这次离京,比上一次离京,看上去要轻松不少。
这几天她可是看了好几场好戏,那些个世家内部的大戏,比报纸上刊登的八卦还好看。
“没想到,只是一张报纸,就引出了这么多事情,现在再也听不见有人阻止建成农学院和医学院了。”
颜士玉临走前一天,与李暮歌见面,她说话时很是遗憾,遗憾自己不能留在长宁,将这场大戏看到最后。
“他们只是暂时没有余力,等之后还是会继续阻止,只看到时,是魔高一尺还是道高一丈了。”
李暮歌并没有被短暂的胜利所迷惑,她深知敌人的狡猾。
“这次你到了鹿芒县后,先建造县学,选拔学生。”
鹿芒县没有新安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想要让鹿芒县发展起来,不能用新安县那一套,鹿芒县可没有那么多行商。
但是鹿芒县是一位大儒的故乡,那位大儒已经去世多年,后人感念其教化世人的功劳,使得鹿芒县成为拥有众多启蒙学子之地。
在那里,当官的人不多,但读书的人多,人们不以科举当官作为读书的最终目标,读书是为了识字明礼。
鹿芒县是最好的县学实行场所,甚至还可以推广基础教育,提高鹿芒县的识字率,在精心的培养之下,肯定能够让鹿芒县从忙忙县城之中脱颖而出。
再等上两年,鹿芒县的教育有了成果,即学子通过科举,进入朝廷,那时候就可以在多处推广县学与蒙学的教育模式了。
就好像等新安县的商业街模式运行起来,迸发出商业的潜能,给大庄带来超高的商税后,李暮歌就可以顺理成章提出,提高商贾的地位,规范商税,以及以商税代农税等等政策了。
颜士玉现在是李暮歌手底下第一良将,自然明白李暮歌想要做什么。
初初听闻李暮歌所想后,颜士玉满脑子都是这事儿太疯狂了的想法,现在她已经习惯了,并且觉得,殿下的设想,并没有那么难以实现。
“殿下,年后地方世家还会闹匪患吗?”
李暮歌闻言,笑而不语。
当然会闹,她名单上还有两家没去除,等过了年,宋木槿有时间了,就会一一找上去。
颜士玉见李暮歌在笑,就知道了答案,当即又惊又喜。
惊于年后还会出现震惊朝野的事件,喜在于,她的任务还有很多,一时半会儿,没人能够代替她在殿下心中的位置。
只要她能为殿下做好事,她就一直是殿下跟前的第一心腹。
颜士玉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午后离开了长宁城,她离开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次她的离开,会给大庄带来多大的改变。
一切都是那么寻常,历史的转折,就是在一个个寻常的日子里。
大年初七,皇帝驾崩。
李暮歌在年前就知道,皇后已经不想让皇帝活着了,皇后自己也没了多少求生欲,她那时候还想着送皇帝一程,被皇后拦了下来。
那一本册子,其实说白了,是皇后给出的交换条件,交换她对皇帝生死的掌控权利。
李暮歌收下册子,就是默认让皇后去处置皇帝了。
皇帝死的时候,一脸惊惧,遍体鳞伤,而在他床前,是上吊自缢的皇后。
听说皇后折磨了老皇帝三天三夜,老皇帝最后喊得嗓子都破了,整个人都疯了,皇后给不允许任何人进入老皇帝的房间,最后老皇帝其实算是饿死的。
皇帝的死状,绝对能够载入史册,成为史上死得最惨的皇帝,没有之一。
皇后在确定皇帝活不了了之后,吊死在皇帝面前,彻底带走了皇帝最后一丝身为人的理智,叫他死在无边的惊惧之下。
帝后同时去世,宫里宫外挂上了白布,城中哭丧声遍地,好好的年,一下子染上了悲伤的色彩。
长宁城中,也有人会怀念老皇帝,他在位十五年,总归是做过一些好事,让百姓记得住他。
所以有人哭得真情实感。
有人哭,则是在哭属于自己的时代彻底远去了,他们没法再用自己那一身炉火纯青的拍马屁功夫,留在长宁,加官进爵。
有人则算是喜极而泣,这些人主要是李暮歌的人。
老皇帝死亡,太子继位,李暮歌登基之后,一切尘埃落定,再也不可能有任何意外。
李暮歌跪在大殿之中,身后是无数妃嫔,有失去孩子后,郁郁寡欢的淑妃等人,也有年轻不知事,这几年才入宫,身边也没有孩子可以依靠的覃嫔等年轻妃嫔。
她们都在哭,不管她们内心是什么想法,此刻都哭得很是伤心。
李暮歌跪着当孝子贤孙,为死去的帝后烧纸,在这座宫廷之中,她给许多人烧了纸。
看着摆放在大殿之中的棺椁,李暮歌神情轻松,仗着自己在最前面,没人能看清她的表情,她笑了。
笑得十分得意。
她是在向多次折磨她的命运笑。
小说里必死的剧情,来到这个世界后,百余次的死亡,那些日夜缠绕在她心头的痛苦,在这一刻,终于彻底化作虚无。
老皇帝死了,她将是新的皇帝,她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就此,她可以向命运宣告,她彻底摆脱了命运的操控,从芸芸众生之中的一颗棋子,跳出棋盘,坐在了与命运同席的位置。
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操控她,她终于掌控了自己的命运。
这如何叫李暮歌不高兴呢?
她自然要笑!
皇陵在李麒刚登基的时候就在修,修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
主体已经完成得差不多,随时可以使用,就是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还没有修好,那些没修好的地方,已经放置了一年多。
没办法,修皇陵的人手都被抽走,去修皇嗣的陵墓了。
谁让皇嗣们死得比皇帝还早,那些皇嗣年纪轻,没到岁数的进不了皇陵便罢了,到岁数那几个,皇陵哪儿有位置啊。
只能现修。
到现在,二皇子的陵墓还没修好呢,只有一个主墓室是好的。
李暮歌也没说什么,等将帝后葬入皇陵后,她直接下令,驱散后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