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在虐文里给人类当崽[快穿] > 第92章 时有大疫

第92章 时有大疫(1/2)

目录

第92章时有大疫

因此,当一场足以席卷小半个黎国的瘟疫出现时,渔山镇的医馆从来没有病人会跪在医馆外求里面的医者救命。

整个渔山镇,和附近所有知道娃娃医馆的人都清楚,娃娃医馆里的人,从不心软良善。

他们治病收钱,救命则收双倍十倍乃至于更多的钱。

你得多大的病,治好后医馆就会收多高的钱。

所有付不起钱的,都写了欠条按了手印,从此成为渔山镇娃娃医馆的编外人员。

帮忙找药草,学着炮制药材,或者帮忙做饭洗衣打扫,以及驱赶所有试图闹事赖账的人。

渔山镇的悬济堂是整个县府最冷漠最不讲人情的医馆。

可生活在这附近的百姓,几年间却从未说过悬济堂和小神医的半句不好。

他们不会骂小神医没良心,只会心疼小神医今天又坐诊了整整一天不曾休息。

他们不会在外乡人来求医不成反而闹事时聚堆看热闹,而是会立马拿起自家的扫帚锄头和棍棒赶过来帮忙撑场子驱离对方。

如果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那么问十个人,有十个人都会回答:我本该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

因为在悬济堂被小神医坐诊的这三年里,天下大荒,叛乱四起,流民颠沛,疫病丛生。

可渔山镇从未被影响。

荒年,小神医会教他们采草药贩卖给兵祸四起的叛军和朝堂,赚来的钱正好买粮果腹。

叛乱,小神医总有办法让叛军首领身中奇毒,解药只有小神医有,叛军想活,就得听小神医的话退兵且保护渔山镇周遭安宁,时日久了,叛军哪怕路过渔山镇也不会靠近,只会如遇毒虫一般远远避开。

流民,小神医一般不会插手,但如果有流民袭击伤人,他都会第一时间救治,如果有流民冲向医馆,那么第二天就能看到流民的尸首摆在医馆门外,这让渔山镇再无流民之乱。

而疫病……

时有大疫,灾祸横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1)。

钟鸣鼎食之家鲜有疫情横生,而陷于大疫之中的,总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百姓们。

一旦疫病出现,朝廷只会有一个处理办法,那就是将疫病祸源范围内数十里村落的人群全部驱赶到一处,然后一场又一场大火在村落间骤起燃烧。

他们烧毁的是患了疫病无法医治只能等死的患者。

可更多的,是还好好活着,甚至没有丝毫染病情况出现的活生生的百姓。

无人听闻大火中百姓们痛苦绝望的嘶吼,也没有人会为疫病范围内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姓们添一副哪怕安神的汤药。

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可渔山镇以及周遭的百姓们却不用在被疫病波及到的时候惶惶逃离或绝望等死。

因为娃娃医馆的医者药童,和编外人员都会拿着奇怪的面罩给他们戴上,会教他们将水烧开了再喝,会叮嘱他们勤洗手勤换衣物,会……

去年的大疫,渔山镇只死了三人。

那三人也不是染病去世,而是走亲戚滞留在染病的村落,然后被府兵一把火活活烧死。

那年的疫病,也是娃娃医馆先给开了药方,然后迅速流传出去后,这才在短期内迅速平定。

按理来说,今年大疫叠起的时候,世人都该第一个想到当初平息疫病的娃娃医馆才对。

可事实上,从京都到边疆,所有百姓听到疫病率先想到的,是远在京都皇宫之中,被皇帝荣宠不衰的大黎福星:黎锦元。

去年疫病之时,在疫病逐渐消弭的时候,一则消息便如狂风般迅速席卷了整个黎国山河,所有人都知道:疫病尚未发生时,福星小仙童便做了一个极为可怕的预知噩梦,皇帝深信不疑,于是传令各府衙防患疫病发生,虽然没有防患到位,但更多应该遭受疫病横祸的地区因为小仙童的预知梦而逃过一劫。

后来皇帝日夜为疫病焦头烂额之时,小仙童又做了个梦,并且在醒来之后欢喜地笑着告诉陛下,他在梦中洒下了仙霖甘露,疫病所生之地,再也不用受此疾苦,此后没过几天,大疫消弭,百姓重归安定。

皇帝大喜,即日祭天,昭告天下,黎国有福星,天下可太平,从此以后,黎锦元享有亲王待遇,见帝王可不必跪拜,甚至允许他上朝参与国事。

于是黎锦元福星仙童之名,传遍整个黎国,百姓大肆为他修建碑祠,铸泥塑木雕,日夜供奉叩拜。

而本该在这场大疫里位居首功,名声鹊起的悬济堂,却因此毫无踪影出现,就连朝廷也只下发了百金作为奖赏。

渔山镇的百姓们不忿,却无处可为娃娃医馆的小神医叫屈。

他们觉得朝廷对不起娃娃医馆里为了疫病奔波的小孩子们,所以也更怜惜更愧疚,平日里只要是娃娃医馆里传出来的日常疾病救治方法,他们都会很用心很认真地去学,对于那个所谓的福星仙童,却不屑一顾。

渔山镇也有碑祠,碑祠里供奉的也是个小娃娃,可这个小娃娃却是他们的小神医,而非什么下凡显圣的福星仙童。

他们不认,自然不可能香火供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