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也想读书(1/2)
第116章第一百一十六章也想读书
姜姀是听完了结局才睡着的。只记得临睡前对陈里正的事儿颇感唏嘘,然后学着古人的模样,闭目“噫吁嚱”了一会儿,就两眼一翻睡过去。
早起依旧做竹编。昨日做的带把手的小果盘已经足数,今日便做起竹扇来。这竹扇长得像铁扇公主芭蕉扇的微缩版,外轮廓带弧度,因此最外层包边用的竹篾和竹丝,需得先在火上烤过。
李秀婉抽竹丝抽个没停,兰英婶也编个没停,姜姀就在她身侧烤竹篾烤个没停。
及至傍晚,三个人竟将五十把竹扇都做好了。而且做得都是一等一的精致,果然熟能生巧。
能把效率拉高,就不需要夜里熬鹰费眼了。姜姀对这双眼睛宝贝得紧,在她们的“课间操”里,还多加了一套眼保健操,每隔一个时辰做一次。
什么挤按睛明xue,轮刮眼眶,都照着她学生时期的记忆来上一套。这样劳逸结合下来,颈椎后背不疼,眼睛也不酸,整个人跟永动机似的充满活力。
要知道,干活儿和运动还是有些差距在的。干活会累,运动却能帮助身体恢复精力,这二者看起来都在忙忙碌碌动手动脚,本质上却有很大区别。
接下来的几日便都是如此。
兰英婶道:“您别说,一开始我还担心做多了竹编要腰疼呢。没想到身上比先前还轻松了,阿姀你说的这什么操,当真管用。这课间操……你管哪儿学来的?”
姜姀便胡诌了一段:“那是我儿时在学塾上学的时候,夫子教的。”
“学塾还教这个呐?”李秀婉擡起头,“与哥儿和霜霜回来倒是一句没提,没想到学塾里不仅教读书写字,还教做操。”
与哥儿正好听见,从院门边探头出来:“娘,学塾里没教。”
姜姀忙打哈哈:“南北有异嘛。与哥儿是在南方读的书吧?”
“那倒是。”李秀婉点点头,没再继续纠结这事儿。
姜姀便也笑笑糊弄过去,盘点起他们做好的竹编来。
此时距离二月二还有八日。竹编流水线的三人,已经将果盘、竹扇、竹灯笼、竹提篮、茶叶罐悉数备好。接下来准备开始做竹花器了。
花器款式繁多,圆的、方的、开瓣的、扭编的,做起来难度各异。得亏姜姀当初给钱掌柜画的图样没画出个开瓣形,只随手画了扭编的,属于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并不需要太多功夫的“噱头”花器。
只要按照寻找压挑的法子,编好花器的底部,再将四方向的竹篾,用竹丝捆成一股股,扭插起来,固定好就行了。
扭编的花器,像开口的花卷馒头,带细长弧形的提把儿,上头还有十字形的缠丝用以增添纹路。可以像提篮那样,被人勾着提把拎来拎去。挂在高处,很适合养吊兰之类花茎匍匐的植物。
家里要是有个雅致的小别院,这里放一盆,那里挂一盏的,也是十分精巧好看。
又两日过去,五十个花器也大功告成。姜姀看着堆好的一筐筐竹编,心中十分满意,就剩下最后的五十个竹食盒了。
竹食盒边角四方,连顶头的提手也是四方形的。
先用竹篾编面皮,再使剪子裁出四方角的形状,包括食盒底、食盒边。再生火、烤竹篾,定下提手的折角。
原本提手和竹盒子的连接处是需要钻孔的,但没有钻孔的机器,手工钻小孔又过于费时费力,姜姀便使了个小小的巧思。
用薄竹篾捆扎起来,合成一股,用来代替原本只有一根的粗硬竹篾。这样就无需打孔穿竹丝固定,只要将薄竹篾尽然穿过食盒锁边的缝隙,再以竹丝缠边的法子,将各分东西的篾片束在一起即可。
做出来的食盒结结实实的一个。姜姀在里头放了四个碗碟,承重尚可。又换了海碗,盛上水,都未能超出它的负重。
好极了,接下来量产就是。
到二月初一这日午后,姜姀他们总算做好了所有的竹编。忙了这些日子,再劳逸结合也难免生倦。但看见满满当当的成果,想到接下来又要收获的另一半银钱,顿觉疲累尽散。
今日一早,宋衍、李贵生和沈猎户,就已经挑了一趟货品去县城里。日中回来简单扒两口水饭,又忙不叠地再往县城里去。
这会子才刚又回来呢,一个个走得面色发灰。饶是沈猎户这样干惯了体力活的,也觉得有些吃不消,回来喝了两大瓢水,歇了大半晌才好些。
宋衍和李贵生就更不用说了,这趟回来走得,腿脚都发颤。
宋衍为了在姜姀面前逞能耐,手脚抖得和筛子似的都咬着牙没说。却不料在端水时暴露,哗啦啦地抖洒了一地。
姜姀哪里看不出来,却笑笑,没有拆穿,只轻声道:“辛苦了。”
得此一言,夫复何求。宋衍身上的酸楚顿解,笑憨憨地坐了会儿,又和姜姀他们一齐走这最后一趟。
山腰上人去楼空。宋老爷子带着三个孩子,也随他们往山下走。
半个多月过去,老爷子瘦下来不少,甚至不用他自个儿费劲减重,光给这三个孩子安排课业,再加上陪玩,就有够吃力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