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2)
第26章
该说不说,他和闻逍晚上确实经常睡一起。
孟临知尴尬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该说不说,他和闻逍晚上确实经常睡一起。
不过这会儿孟临知可不敢多嘴,他老老实实回答:“……确实没有。”
闻逍干咳一声,转移话题般地询问大夫:“是这些补品有问题?”
“没有就行,”大夫指着药方道,“你看,这药方中有川荚,这确实是一味祛风止痛的药材,感染风寒后可以用它来镇痛。但它本身还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你身子骨本来就虚,又吃了这么多补品,一下就内热了,自然浑身燥热,才会终日昏昏沉沉。”
孟临知哑然失语,那他就是吃药吃坏了呗?
那么苦的药他连喝了这么多天,结果不仅没用处,反而还加剧了他的病状,现在不会又得喝点其他药来调理这内热吧?
孟临知紧张道:“那大夫,我最近要吃什么药调理一下吗?”
“你那么爱喝药?”大夫瞪了他一眼,“是药三分毒,你把最近吃的那些补品和药方都停一停,这两天吃得清淡些,再多动动就好,喝什么药?幸好你是个年轻人,又没行房事,一个内热也出不了什么大事……”
闹了个大乌龙,孟临知和闻逍都不敢造次,安安静静地听大夫数落。
直到大夫准备离开,闻逍一路把他送到晋王府门口,却恰好见到一别多日的胡康正急匆匆地往王府门口赶来,他瞧见闻逍,连忙道:“晋王殿下!”
闻逍送走大夫,转而向他颔首:“胡小兄弟回来了?”
胡康满脸通红,激动道:“殿下,我这次在榕州打听到了一个重要消息!”
闻逍环视一圈,见这儿人多不宜说话,便道:“去院子里说。”
两人一起回到内院,孟临知意外地看着许久未见的胡康,笑着给他倒了杯茶:“胡小兄弟怎么满头大汗?先喝口水润润嗓子。”
“谢谢孟大人,”胡康仰头一口喝完茶水,一抹嘴巴着急道,“我这次在榕州辗转打听到了一个小道消息,差点把我下巴都惊掉了!”
孟临知来了兴趣:“哦,什么消息?”
“之前我不是说,虞老爷子的儿子在接手虞氏后,差点把虞氏赔得人财两空吗?我这次打听到,其实当年虞老爷子的儿子是被人骗了,中了对方的圈套。而那个骗他的人,竟是他未来的女婿——京城孙氏,孙讯!”
孟临知震惊:“什么?”
他和闻逍对视一眼,两人万万没想到孙讯就是那个把虞氏骗得倾家荡产的人,一时间甚至都忘了关心商队的事。
但这也太奇怪了,孟临知忍不住问:“那他还把女儿嫁给孙讯?”
认贼做“夫”呢?
胡康一边往嘴里灌水一边摇头:“事情没那么简单,虞氏一开始也不知道当年骗他们的就是孙家人。”
闻逍揣测道:“孙氏怎么也算个名门望族,肯定也不敢光明正大做这种腌臜事,八成是借了其他身份去行骗。”
“对对对,”胡康不知道这背后的牵扯,只当作一件逸闻与两人分享,“当年虞老爷子的儿子不善经营,便请来一个京城大商行出来的男子帮着打理虞氏,可谁知那人竟是孙讯专门派来的。听说孙氏早就看中了虞氏的商队,目的就是为了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虞氏据为己有。”
“那个男子悄悄转移了虞氏的财产,还让虞氏欠了其他商行许多钱,逼得虞氏手下的商队也分崩离析,自己却拍拍屁股跑了。虞氏负债累累,后来还是病重的虞老爷子出面,勉强还下了大半欠款后却撒手人寰了。”
看胡康嘴皮子快冒火星了,孟临知又给他续了杯茶:“接下来就该孙氏出场吧。”
“没错!虞老爷子去世后,他的儿子倒也想还债,只不过资质平庸,谨小慎微地干了几年也没起色。眼看着虞氏是真要倒台了,恰好又来了个京城大户人家的少爷,自称一眼相中了虞小姐,声称只要能娶得虞小姐,便愿意帮虞氏还债,虞氏父女俩还感恩戴德,以为碰上好人了。”
闻逍一挑眉,已经猜到了接下来的剧情:“而这个人,就是孙讯。”
“就是那小子!”
胡康神色激动,忍不住骂了阴损的孙讯一句。
孟临知阴阳怪气地鼓掌:“真是精彩,一环套一环啊。”怪不得这些年无论孙讯如何打骂,虞音都不愿和离,原来是错把孙讯当成了恩人。
虞氏也真是惨,被孙讯骗得家都垮了,却没发现孙讯的真面目,没还以为孙讯是来救他们虞氏的善人。
唏嘘到一半,孟临知又品出了点不对劲:“你是怎么打听到这事儿的,知道这事的人很多吗?”
“嗐,我在榕州碰到了一个做工的大爷,我说我离乡多年,再回来却发现榕州已经大变样,连小时候常见到的虞氏商号都没了。他看我说到虞氏,便跟我讲了这件事。知道此事的人估计还不少,你瞧,毕竟一个和虞氏没什么牵扯的大爷都知道这事。”
闻逍皱起眉:“你知道这事是什么时候曝出来的吗?”
“这个我还真不清楚,”胡康挠挠头,“但在榕州城内流传开来的话,应该是虞老爷子的儿子去世之后了。”
也就是说,在虞音的父亲去世后,这个小道消息就在榕州城甚嚣尘上,那赶回榕州奔丧的虞音会听到这个传言吗?如果听到,她又会有怎样的反应?
……孙讯的死,真的只是个巧合吗?
孟临知倒吸一口气:“不会真被崔映书说中了吧?”
胡康被孟临知这反应吓了一跳:“孟大人说的是什么?”
闻逍摆摆手,没向胡康解释,转而追问起了商队的事:“你有打听到有关虞氏商队的消息吗?尤其是剩下的最后那一支商队。”
“哦,那商队啊,前段时间虞老爷子儿子的葬礼,他们好像也回榕州奔丧了,”胡康回忆道,“那应该是虞氏组建时间最久的商队了,以前相当出名,他们一路从周国出发,以与周国相邻的榕州为据点,穿过齐国抵达边境的缈州,再在缈州通关抵达巴秦,是唯一一支能贯通三国的商队。”
听到这儿,孟临知和闻逍心中都不由升起了一种果然如此的情绪。
这条商队信息和孟临知偷看到的崔映书的信,几乎印证了两人之前的猜测,崔氏绝对在走私战马兵器!
一时间,孟临知和闻逍也说不上是什么心情,这确实是他们意料之中的事,但又是他们最不希望发生的事。
后面的事不适合再说给胡康听,送走胡康,两人开始详细琢磨后面的事。
孟临知拿了张纸,将孙氏的所作所为、虞氏的衰落和皇帝登基这三条线合并在一起记录下来,终于厘清了孙氏的动机。
孟临知眉头紧锁:“十多年前皇帝登基,崔氏一朝得道,孙氏作为姻亲也鸡犬升天。此后孙氏野心大增,或许是想要扩张手中买卖的规模,便将主意打到了榕州虞氏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