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儿之各显神通(2/2)
婆婆点了点头,似自言自语般道:“曾听我父亲提起,自夏朝建立,世间战乱叠起,导致孤魂野鬼无数,阎王担心如此数量重返阳间会引起大乱,便建此黄泉,作为他们暂避之所。据说,这黄泉隐藏着八卦阵,孤魂野鬼在此地住久了,可消磨身上的恶念,呆上两年再前往人间,其危害也会减少。不过,在他们之中,那些曾身居高位或才高八斗的,其怨念特重,故我的祖辈在阎王的旨意下,为他们提供纸墨笔砚让他们尽情书写过往:一来,可以让他们缓解怨念;二来,可以让他们回忆过往,找寻自己被地府赶出的原因。后来,这个规律就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婆婆顿了顿,继续道,“想必就是那些鬼留下来的。”
“那阎王的判词怎么也会在藏书阁内?莫非,那藏书阁属于阎王?”九儿好奇的问道。
“阎王感念我祖辈世代致力于度魂,将判词送与我族。千万年来,这判词对度魂颇为有助。”婆婆答道。
“既然如此,婆婆为何不去度魂?为何不识这藏书阁内书籍上的文字?”小猫突然插了一句。
“小猫!”雨娘突然喝止,让小猫突然目瞪口呆,不过七窍玲珑的她又怎会不知其中之意,闭口不再追问。雨娘见此,将目光转向九儿,道:“你继续说。”
“有一本书籍为柳州一冯姓书生所写,他在书中记载:自己在挑灯夜读时打起了瞌睡,不慎打翻一旁的油灯,引发了一场大火,最后,冯姓书生死在了这场大火中。”
“这个书生被自己不慎引起的火灾烧死,与顾儿的死因颇为相似啊。”小猫道。
“后来我看到了关于冯姓书生的判词。”九儿补充道。
听完九儿的话,婆婆似自言自语般低估了起来,“若那冯姓书生未解自己无法入地府的问题所在,便不可能出现在判词中。”
“确实如此。”九儿道,“应是婆婆的先祖找到了方法问他度魂,他才得以被地府接受,继而出现在了阎王爷的判词里。”
“这么说来,顾儿的度魂也是有法子的了?”小猫兴奋地从椅子上站起,对着九儿道,“你倒是说说,误杀自己者是如何被度魂成功的。”
九儿谈了一口长气,道:“书籍中并未提及。”
小猫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般,“啊?”了一声之后,坐了回去。
“不过,判词中倒是提到了有关该书生度魂之事。”
“啊?”小猫满脸的疑惑。
一旁的雨娘则是毫无表情依旧,淡淡地问道:“都写了什么?”
“书生原来有一位自小定亲的心上人,后因书生家境贫寒,被那位小姐的父母棒打鸳鸯。书生无奈,私下与小姐定下誓约,来年进京赶考考上功名,回去迎娶她。怎料,天降横祸,在赶考途中发生意外,自此他们生死相隔。”
“你是说,书生无法入地府与这位小姐有关?”雨娘问道。
“对此记载虽惜字如金,但我敢断言,书生的度魂与这位小姐脱不了关系。”九儿说得斩钉截铁。
“好你个顾儿,枉我们大家费心费力地要帮助你,你却跟我们遮遮掩掩,好不让人生气啊!”小猫气得再一次从椅子上跳了下来。
顾儿只是一味低着头,默不吭声。
随着一双纤纤细手抚起,一支悠扬的幻梦曲响彻在了房屋内。
幻梦曲,曲如其名,听奏者会进入幻梦之中,而此幻梦绝非虚境,而是弹奏者所选之冤魂生前亲身经历之境。此境,虽真是可贵,但曲尽境散,且只能有一次。境中所出现的场景,没有声音,断断续续,毫无规律可言。
除却弹奏者小猫和被选者顾儿之外,婆婆、雨娘和九儿一同来到了顾儿的幻梦之中。
第一境:一面庞清秀的年轻书生在林中漫步,可中途跑出几个蒙面者,举刀恐吓,试图劫财。书生似无缚鸡之力,虽试图反抗,却被对方一掌击倒。突然,林中跳出一女子,赤手空拳三两回合,打得几个蒙面者落荒而逃。原来,这位侠女就是顾儿,当时,豆蔻年华的她,脸上洋溢着自信与豪迈。
第二境:艳阳高照之日,在一湖边亭子内,一位美丽的女子在优雅地弹奏着琵琶。在她的两旁,坐着的是顾儿和他救下的清秀书生。或许是弹奏的曲子悦耳动听,令人听得十分入神,似陶醉其中。
第三境,在一间艳得俗气的房屋内,那弹奏琵琶的女子依偎在清秀书生胸前,书生则心疼地拍打着女子的后背,此情此景,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此时,透过微微打开的门缝,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她们,原来,那是女扮男装的顾儿,她似乎颇受打击,伤心离去。
第四境,深山密林…
境到此处,幻梦戛然而止,一切回归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