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儿之一出戏(2/2)
或许是察觉到了雨娘的为难,九儿把话抢了过来:“当时民女也在场,因民女记性比姐姐好,还是由民女来回刺史大人的话吧。”
刺史或许是见九儿口齿伶俐,一脸聪明样,于是点了点头。
就这样,九儿便睁着眼睛开始说起了瞎话来:“民女四个姐妹原本只是在院子里闲聊,岂料我们之间的对话被来收租金的张掌柜听了去,估计,张掌柜说的是这件事吧?”九儿的目光朝着张掌柜看了去。
只见张掌柜贵在那里小鸡啄米般点着头。
“其实,我们聊的这些也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九儿先交代了一下消息的来源,“民女隔壁曾住着一位姓廖的人家,因他们家中十分贫困,在十年前就把家中的女儿卖给了人牙子,直到三四年前我们才知道了她的下落,原来她那是被人牙子专卖到了夏荷坊,做了那里的姑娘。当时,我们正好途径宋州城,便在外头见了几次,聊了许多有的没的,民女接下来要说的,都是当时从这位幼时玩伴口中听说的。”
刺史大人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点了点头,道:“继续说下去。”
“其实这世间女子若有的选择,是绝对不会落入风尘的,民女的这位好友也是如此,她是身不由己被卖入青楼,于是我们在聊天时难免会同情她的遭遇。不过民女的这位好友却十分想得开,她说,若有位有钱的公子为她赎了身,她也可以过许多人艳羡的既富裕又自由的生活,就像她在夏荷坊认识的一个人那般。她口中的那个人的名字,民女记忆犹新,叫紫烟。据说紫烟长相极其标致,琴棋书画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绝,紫烟后来被一位地位显赫的公子赎了身,然后被安排在别院内居住,每日被锦衣玉食伺候着,拥有的金银珠宝更是多得惊人。民女的好友曾去过几次,所有的一切都是她亲眼目睹,亲耳听到的。”
“那位为紫烟赎身的公子具体是谁,你的好友可提过?”刺史大人问道。
“提起过,说是郑伯府的世子,她还说去看紫烟姑娘的时候亲眼见到过。”
“一派胡言!”世子爷气得直接从椅子上跳了下来,指着九儿怒骂道:“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
正座上的白发老者突然咳嗽起来,咳嗽声接连不断,带着一丝恐吓的意味。
九儿立刻打起了退堂鼓,“刺史大人,民女所言句句属实,不过这些都是从那位好友口中听说的,而且那位还有在三年前就莫名其妙地死了,现在来个死无对证,民女还是不要说下去了吧。”
这一下,正坐上的年轻男子开了口,“小姑娘,既然是刺史大人让你说的,你就尽管说下去,无论你接下来的内容如何,在坐没有人会向你追究。毕竟,你都是从你的好友空中听来的,而那位好友和紫烟如今已去世多年,死无对证,这件事我们听听就过去了。”
九儿犹豫了片刻,继续道:“那民女就说下去了。”九儿显得又些为难,“其实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在夸世子爷,没有半点提到世子爷的不是。”
“那你就更要说下去了。”正坐上的年轻男子道。
九儿勉为其难地继续“把好友的话复述了一遍”:“紫烟说,世子爷出手十分阔绰,对她更是有求必应,不愧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郑伯府的爵位承袭者。”
张掌柜突然呆不住了,大声道:“您听,您听听,您都听到了吧!”
刺史大人并未理会张掌柜,而是朝着九儿问道:“至于世子爷如何出手阔错,紫烟姑娘是否有提到过?”
“据民女好友所言,当时紫烟是这么跟她说的,起初,世子爷为了给紫烟赎身花去了八百两黄金,之后为了给紫烟置办别院花了五六千两白银,后来为了给紫烟买珠宝首饰和胭脂水粉花了上万辆白银。不仅如此,世子爷每个月给紫烟的月例就有足足八百两之多。”
“听听,听听,草民刚才说的没错吧,他堂堂世子爷有的是钱,却欠着草民二百两银子不还呀!”张掌柜显得十分激动。
“一派胡言!”世子爷实在是坐不住,他气得全身都在颤抖。
刺史大人表情严肃地道:“你可不要瞎编这黄金和银两的数目,你方才说出的数目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说出来的,本刺史一个月的月例才白银几十辆而已。”
“刺史大人,民女自小记忆惊人,过目不忘,这只是三四年前听到的事情,绝对不会记错。”九儿自信地道,“世子可是这郑伯府的世子,凡宋州城的人谁不知郑伯府的钱直接是从国库拿的呀,当然有的是钱,您怎么能跟他们比呢。”
“大胆刁民,简直是在这里胡言乱语!”正坐上的老者突然不咳嗽了,他还直挺挺地站了起来,突然吸引来来自周围的目光。或许是感觉到了自己的一时大意,他又突然咳嗽起来,慢慢地坐了回去。
“郑伯,您也不必生气,晚辈自然会给世子一个公道。”正坐上的年轻男子劝道,“张掌柜拿着世子爷签字画押的欠条来衙门击鼓,晚辈和刺史大人碰到了也不得不管,既然提到世子爷可以为一位风尘女子出手这么阔绰,想必也不会对张掌柜吝啬至此吧。”
这话一出,郑伯咳嗽得就更加厉害了。
“郑伯,下官和国公府的世子爷此次来宋州,是为查账而来。而这宋州金库的帐无论如何也都对不上,所以要与这郑伯府的金库账簿好好对一对才是。张掌柜和这位姑娘又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为自证清白,郑伯还是拿出账簿,打开金库,让我们好好查查吧。”正坐上的年轻男子这番话其意实在是太明显了,宋州金库不足的银两定是因郑伯府拿得多而导致的,若郑伯打开自己的金库能填补这些,朝廷会看在郑伯祖先的面子上不会予以追究,反正朝廷的意思是地方的税收只要没少了给朝廷的那一份儿就行。但若是填补不了,那可就问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