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综名着]暖暖的轮回 > 边疆岁月(五零年代19)

边疆岁月(五零年代19)(2/2)

目录

对于张冬梅改嫁的事情,暖暖是知道的,甚至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最近还经常和丁玲一起去幼儿园看望照顾这两个孩子,给孩子带了吃穿用的东西,特别是小宝宝,暖暖每次去都会带一点奶粉,都是她自制的东西,可以放心使用。

东西不多,多了两个孩子也守不住。

大的丫头叫秦雪,今年也才三岁,失去父亲之后,母亲不要她和弟弟改嫁了,还把她和弟弟赶出了家门,姑姑不愿意收留他们,骂他们克死了父亲……短短几天时间,就让才三岁的小孩子品尝了世间之最苦。原本的懵懂一下子似乎都消失了,人也成长了,学会的照顾自己,照顾弟弟。

刚刚满月的小宝宝在大家的照顾下虽然吃的一般,到底养活了,就是瘦弱的很,明显有些营养不良,一点也没有小婴儿的白胖可爱。

“欧阳,我们收养这两个孩子吧。赡养小马妈妈的事情,我也同意,可以让她帮忙照顾这两个孩子,让老人家的未来也有个寄托。这场祸事,对这两家人来讲,根本就是一场无妄之灾,因为我们才如此,从今以后,他们就是我们的责任。”

“好。”

两人商量好这件事之后,就迅速行动起来。

欧阳负责和三人沟通,到团里办赡养老人和收养小孩的手续。

暖暖负责收拾房间。

一老两小三个人的生活必需品之类的要准备好,闻人爸爸那边的房子很多的东西是现成的,可是也不知道老人家是不是介意那是去世不久的人居住过的房子。

不管怎么样吧,暖暖先把里面一些不适合女人或者孩子用的东西挪到了库房里,拆掉原来的木板床,重新组装了一架一米五的竹子床,不算宽敞,却也不小了。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是暖暖用竹子做出来的,和墙面同样的风格,既结实耐用,还美观大方。

如今暖暖做这些东西又快又好,技术娴熟很多。

桌子,椅子,凳子,盆子,架子,柜子,碗筷之类的,快速的准备了。厨房用品暖暖基本没换,而是把里面的东西添置齐全就好。

闻人爸爸那时候不是带着外孙外孙女到大食堂混饭吃,就是到他们那里吃,基本上不自己开火,最多烧个热水啥的。小马妈妈过来之后,是跟着他们这边开火还是自己单独开火都可以,到时候看情况再说,反正东西都有现成的。

被褥芯子全部抱出去晒晒,被面床单全部清洗一遍,房子才大扫除过,还很干净的。小宝宝和秦雪需要的衣服用品之类的,先捡着甜甜和铮儿的用吧,这年代普遍都这样,暖暖也没有特立独行。

直接把两个孩子小时候用的东西,按照需要,拿出来清洗晾晒。

闻人爸爸的房子原本给阿宽划拉了一半面积过去,可也剩下四十多近五十个平方,不算小了,设计的也很合理,再在那边添两架小床,又添了一些日用品之类的。

弄好以后,暖暖发现房间太挤了,最后干脆把阿宽这边的房间利用起来,他去上了军校,以后回来的时间少的可怜,房子一直这么放着也不好,让两个小孩子住进去也挺好的。

反正当时修的时候,阿宽和闻人爸爸的房子就只是隔了一个门而已。

这么摆置了一下,看起来舒服多了,老人家照顾孩子也很方便。

暖暖这边速度很快,欧阳那边也不慢,小马妈妈相信了欧阳和小马关系很铁,愿意把她当亲妈,侍奉终老的理由,收拾了一个小包裹就跟欧阳走了。

老人家这么干脆,也和她身无长物,什么都没有有关,反正她也没什么可让人图谋的,儿子那点抚恤金,加起来也就两百块,死物而已,花完就没有了,还不至于让欧阳这么一个团里的大领导看得上。

加上家属安置房这边房子都是低矮的稻草泥土糊的房子,夏天闷热,冬天森冷,真不是什么好住处,加上如今这里基本上没人住了,空空荡荡的,她老太太一个人住在这里还真的不舒服。

两个孩子,欧阳办好收养手续,也给两个孩子上了户口,和幼儿园的老师打了招呼,就抱回来了,基本上都没什么东西可收拾的。

暖暖见到三人的时候,看得出来老人家和已经懂事的秦雪都有点忐忑,就露出了医生职业性的安抚笑容,把他们迎了进来。

暖暖并没有特别热情,而是保持了对双方都有舒适感的距离,平平淡淡的,却让他们能够明显感觉到她欢迎的态度,也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家人的。

小马妈妈姓王,年轻的时候估计吃了不少苦,早年丧夫,老年丧子,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就头发花白,神情还能看出来一些悲伤的痕迹。

暖暖接过欧阳手上的小宝宝,孩子有两个月了,却还不到十二斤的样子,真的太瘦了。摸了摸孩子的身体,除了一些营养不良,倒是没有别的问题,身上稍微有点异味,倒是可以理解,洗洗就好了。

这孩子肚子里基本上已经空了,估计是饿习惯了,现在都没哭。暖暖拿出奶瓶,摸摸温度,刚刚好,就喂给孩子吃了。

这是她在估摸着欧阳应该要带孩子回来的时候准备好的,她弄了许多奶粉在一个大竹罐里面,需要的时候舀两勺奶粉泡上即可。

暖暖抱着孩子一边喂她,一边和王阿姨说屋里的摆设,东西都放在什么地方。

厨房里一个大大的灶台,在靠墙的位置,中间修建了一个宽敞的竹制案台,调料竹罐,米面油等粮食,锅碗瓢盆也都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里面。

客厅和书房是一体的,闻人爸爸不是啥文化人,也看不懂什么书,只在窗户摆着一圈花盆,里面种着各色花草。餐厅靠墙摆着一张餐桌和几把椅子。卫生间有一个很大的浴桶,洗漱,洗脚,洗衣服用的盆子做的都不一样大,高度也不同,暖暖讲的很清楚,还让他们看看,分辨清楚这些盆子的用途。

最后是卧室。

卧室不大,放下那张一米五的床以后,剩下的位置只够安置一套比窗户稍矮的桌椅柜子,所以装衣服和棉被之类东西的柜子是安装在墙上的,拿的时候也有那么一点的不方便。

王阿姨连忙摆手表示,这是她这辈子住过的最好的房子了,她身体还硬朗着呢,没问题的。

两个孩子的房间,就在王阿姨卧室的隔壁,穿过一道门就到了,是一间四十多平的大房间,放了两架一米二的上床下柜的架子床,依然非常宽敞,暖暖在两张架子床床头的位置摆两张小床,适合五六岁小孩子睡得那种,等秦雪大了一些了,就可以睡架子床,小床收起来就行了。

这样安排,暖暖也是很用心了。

孩子小的时候,姐姐可以照顾弟弟,年岁大了以后,给房间中间安装一个隔断,就是两个小房间,保证了两个孩子的隐私。那时候,小宝宝也长到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了。

如果王阿姨是对这样的安排满意的话,秦雪就是对拥有这样的房间感到兴奋了,就是在自己原来的家里,她也没有自己的房间,而是和爸爸妈妈睡在一起。

家里虽然收拾的很干净,却也同样很是拥挤,如今有这样宽敞舒服的房间,她真的很高兴。

杂物之类的东西,全都在库房,比如柴禾,比如一些暂时用不上的东西,都堆在库房里面。房前屋后都有菜地,有暖暖这个木系能力者在,菜地的菜长得都很是不错,杂草却基本没有。

在院子靠外面的地方,还有鸡棚和兔窝,因为味道比较大,所以离房间的位置就稍微的远了一点,里面的鸡和兔子养的也不错,暖暖平时是不喂的,以前是闻人爸爸在喂,后来是甜甜,阳阳和铮儿在打草在养。

把家里里里外外带着他们看了一遍,暖暖就带着大家去他们那边了,今天是大家搬过来的第一天,这顿饭在他们那边吃,以后他们如果喜欢可以和他们一起开火,如果不喜欢,自己开火也可以,什么东西都准备的有。

王阿姨对此并没有立刻表态,显然是想要相处一段时间再说。暖暖对此也不介意。

两口子带着老人孩子过来的时候,三个孩子都到家了,欧阳和暖暖出于某些考虑,甜甜上学晚,虽然八岁了,现在才上一年级,四岁的铮儿也没有去托儿所,还是请丁玲婆婆帮忙带着的。

两个大孩子很早熟,阳阳每天放学先去接甜甜,然后和甜甜一起接弟弟回来,出去玩耍也会带上弟弟。

铮儿在欧阳不在的日子里更是把自己当做家里女人们可以依靠的男子汉,不但学习很努力,更是在一些叔叔们的调侃中想要扛起家里的生计,学着去种地,结果把家里的菜地祸祸了个够呛,勉强认识了蔬菜和野草之间的区别。

尽管没少出洋相,可是这两年时间对铮儿心智的锻炼是实打实的,这孩子实打实的早熟。

家里三个孩子见到爸爸妈妈带着两个不认识的小孩还有一个老人进来,礼貌的站起来问了一声好,当知道两个小孩子以后就是他们的弟弟妹妹之后,阳阳担心的瞧着甜甜和铮儿,显然这孩子想歪了。

不但阳阳想歪了,甜甜和铮儿也想歪了,脸上的表情也是一言难尽,都用看负心汉的表情看欧阳。

欧阳……

他完全不想说话。

话说,他离开的时间只有两年,是怎么生出三岁的孩子的?想事情都不会用脑子的吗?

暖暖轻轻拍了拍几个孩子,正式引荐了几人认识,王阿姨是小马叔叔的母亲,让孩子们叫她姥姥,两个孩子则是秦叔叔的遗孤,他们家收养了这两个孩子。

如今虽然形势有点失控,团里采取的措施不少,其中就有学习小马和秦源的英雄事迹,宣传的轰轰烈烈,暂时转移了民众的注意力,学校自然也是学习英雄事迹的重点,孩子们对他们也很是熟悉的。

孩子们瞬间恍然,这是英雄的家人!

误会瞬间解除。

然后三个小孩子小胸脯一挺,热情的邀请他们进屋。

而孩子们自有他们自己的交流方式,除了刚刚吃饱现在睡得香甜的小宝宝,被三个哥哥姐姐强势围观,秦雪在三个孩子的带领下,也慢慢的自在放松起来。

秦雪到底年纪还小,很快就被三个小孩分享的玩具零食收买了,虽然还时不时的分神看顾弟弟,到底开心了起来。

虽然说家里多了三张嘴,也多了些负担,不过欧阳和暖暖都是来钱路子不但正而且广的人,家里并不缺钱缺粮,加上有暖暖不着痕迹的补贴着,日子过的和以前没什么两样。王阿姨带着秦雪和秦昭(小宝宝,上户口的时候欧阳给起的名字),渐渐的融入了这个家。

王阿姨最终还是决定和暖暖他们一起吃。

她照顾着两个小孩子,也和他们养出了感情,就多为这两个孩子想了些。养孩子可不仅仅是要吃要穿,孩子可是一眨眼就会长大的,将来两个孩子要读书上学,要嫁人娶妻,需要房子嫁妆,如果和养父母关系不好,这么大笔的支出,谁还能乐呵呵的给?何况两个孩子有一个立不起来的妈,胡搅蛮缠的姑姑,将来会怎么样,还有的磨呢。

欧阳他们也不是不关心孩子,可是他们两个也确实很忙,虽然收养了两个孩子,却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连他们自己两个亲生的孩子都是晚上的时候能相处一下而已。

为了两个孩子能和欧阳两人多相处,增进感情,王阿姨每天晚上带孩子过来吃饭,暖暖给孩子上课,她就把孩子放在旁边一起听。对经常到暖暖家帮忙干活的丁玲婆婆也是笑脸相迎,一起聊聊天,干干活,相处的不错,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

家里的日子越过越顺,欧阳工作上的事情也渐渐顺了起来,基建工作是早就做顺的事情,手下都是他的熟人,偶有波折,也很快就能解决了。被他殷切期盼着的专家,也终于给了欧阳明确的回信。

“你最近心情似乎出奇的好?”暖暖双手抱住欧阳的腰,脸靠在他的背上,问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