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故(2/2)
她一副后悔的模样:“你一定不是小事,我和你爹之前还打算去一趟府城,看看你那铺子——多久了?”
这才是亲娘,苏欣感觉到温暖,说:“还不是我的婚事,有人嫉妒我赚钱多,那闲言碎语编排我。”
“杀千刀的嘴碎子!”吴氏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之前苏欣在村里就因为婚事没着落,被人说闲话,好不容易走出村里,去了府城,谁想,还是那这事做文章!
吴氏想到苏欣在府城日子不好过,深想之下,眼泪都被逼了出来。
“我的儿……”吴氏抱住苏欣,哽咽着说,“要不娘和你爹,还是跟你一起府城吧,我看谁敢当着我们的面,编排你!”
苏欣感动,拍了拍了吴氏的肩膀,说:“娘,我这不是也在想解决办法吗,对了,我还有事告诉你呢。”
吴氏不想惹女儿更伤心,抹了眼角的眼泪,顺着苏欣的话说:“什么事?”
苏欣说了想开分店的想法,“娘,我可是挣了大钱,这次回来,我打算给你们在镇上买个小院子,你们平时做生意累了,就到小院子休息,不要从村里来回跑,哪天你们被冻到了,我可不是担心死?”
“那怎么行?你还要开分店,到时候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吴氏拒绝,又道:“你别担心我们,我和你爹,现在入冬可以专心做吃食生意,家里不需要你操心。”
苏欣心意已决,这个时候茉莉走进来帮忙,两人停下话头,吴氏开始关心茉莉。
在家里休息了两天,尤其是看完了爷爷和奶奶,她给两位两人各带了一套皮衣,这种衣服十分保暖,最合适老人家。
苏老头和老李氏都一脸慈祥的收了孝敬,现在苏老二一家出息了,二老也放了心。
古代人想法就是这样简单直接,孩子有一个出息的,就有指望了。
包括二老在内,苏家其他人都对府城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拉着苏欣问东问西,就连陪同的吴氏都被人围住了。
现在苏家都不敢小看苏老二和吴氏了,两人现在可是做着生意呢!
苏家其他两房,说大也不大,大房和三房,女儿从镇上的绣庄挣银子,听说郝氏的口风,石榴的亲事都有着落了。
之前苏老二做螺蛳和水虎的生意,都是搁自家买的,所以也间接赚了一点银子。
现在农闲,苏老大和苏老三都可以做牛车,去镇上打零工,大家口袋里都有了能有存银了。
而整个家变化最大的要数苏老四了。这个槽心玩意,居然磨着苏老头又找了大夫来,现在那条断腿好的差不多了,已经可以下床走动。
行动间,只要不是幅度太大,都看不出他是个坡子。
苏欣在家里留了书本,被苏老四弄了过去,听说他在家里自己念书,还真识得了字,加上苏欣开铺子的消息,村人又对苏家看重起来,苏老四赌博的事也不再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
这次府城里的事,问的最多就数他。他似乎知道苏欣对他怨言,跑去缠着吴氏和苏老二。
其实主要是苏老二,吴氏对他心里还有不少疙瘩。
苏欣对此很警惕,但是她也不能二十四小时看着苏老四。
还好,很快到了大丫的婚礼,苏欣提前一天去大爷爷家热场,正好苏欣把准备的一件银头面拿给了大丫。
大丫看到这副银头面,惊呆了,不敢收。
这比她的嫁妆还贵,比男方家给的聘礼都多出不少。
苏欣却是觉得大丫性子好,又是原主的朋友,原主也希望她嫁的好,银头面对现在苏欣来说也不过是小意思。
好说歹说,才让大丫收下了。
“那我明天就戴你的头面。”大丫说。
苏欣点头,这样最好不过,有这幅头面,大丫去了男方家,那些妯娌和婆婆都不敢小看大丫了。
参加完大丫的婚事,苏欣在乐丰镇买好了一套距离码头不远的宅院。只有一进,但是院子里有一株桂花树,苏欣十分喜欢,就买了下来。
房契写了吴氏的名字,她知道吴氏嫁过来的时候,就带了一身新衣服,嫁妆也都是不值钱的东西。
虽然农村姑娘都没什么嫁妆,但是后来的妯娌张氏却比吴氏高过好几个头,这也造成了之前吴氏在苏家擡不头的原因。
现在苏欣有能力,当然想补给吴氏。
吴氏待她很好,她也想尽可能让吴氏日子过得好。
将宅院的房契偷偷塞到吴氏的枕头br/>
阳西县比起府城,自然多有不足,但是也不是不繁华。逛完了阳西县,苏欣又坐了船,沿河去了临近的另一个县城,浏慈县。
之所以选这个县,一是它靠宋河,交通方便,其次这个地方有种植桑树的传统,当地人普遍有织布的习惯。
苏欣在浏慈县待了一周,不仅在县城溜达,还会租一辆牛车,去乡下看看。
等到天气更冷的时候,苏欣也怕了这湿漉漉的寒意,带着茉莉回了县城。
从浏慈县坐船到府城更便捷,只花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到达的时候,甚至还在绣坊的营业时间之内。
苏欣还没有察觉到什么不对,等到走近绣坊,才停住脚步。
迎客的掌柜,不是他的四舅舅吴佑平,而是——苏老四,她四叔?
苏欣不由擡头看一眼绣坊的名字,是欣绣坊没错啊。
她四叔怎么在这儿?!
四舅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