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八零村汉养家日常 > 第78章

第78章(2/2)

目录

“我是他表亲的弟弟。”

“啧。”怪不得呢,要不然是他肯定看不上,他撅起嘴,觉得方书朋运气不错,能遇到给他安排工作的表哥,“我跟老师半年多了。”

方书朋听不明白:“有什么问题吗?”

娄怀哽住:“……”

几秒后才开口,“我的意思是我跟老师半年都还没出师,现在都没有被外派出去单干,你想要独立出来,没有十年五年的,肯定不行。”

“这个我知道。”方书朋憨厚一笑,“陈哥在局里都当了十年助理,我觉得自己没有陈哥厉害,但一直当助理也挺好的。”

娄怀的表情一言难尽,过来时,路上他一直听老师在说方应礼身边多出来的助理,结果这人之前只在巡逻队里工作过,没接触过任何专业知识。谢毕卿的意思很明确,到时候过来这边探讨下学术。

开始他还很激动,觉得会不会又是一个方应礼,哪里想到是真的菜鸡,什么都不会。

问的问题十个有九个回答不出来,要么就是一脸懵的看着他,试图让他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处不到半天,娄怀觉得自己要疯。

“你不是上班一个月了,怎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在连续问了几个基础问题,而方书朋一个都答不上来后,娄怀彻底控制不住地骂起来。

方书朋:“应礼哥让我先记录三个月的报告。”

“然后呢?”娄怀泄气。

“然后我现在才记录一个月,很多东西不懂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方书朋不解,“我也有看书,我现在比之前喜欢看书了,之前看一页就能打盹,现在能一口气看完五十页不困。”

说着,他还挺自豪。

娄怀猛抽嘴角,他怀疑自己被自家老师给整了,为什么要他来跟这样的菜鸡探讨学术问题。他丧着脸继续耙红薯,根本不想跟方书朋说话。

但显然这个想法没能实现,他拿着谢毕卿的任务,方书朋也有,他哥让他放机灵一些,不要错过这次会面的好机会。

他不傻,这么接触下来他也知道这人有着不错的实力,能给他解答很多之前积累的困惑,于是娄怀走到哪里,他就跟着耙红薯到哪里。

“你跟着我干嘛?”问着,娄怀皱起眉。

“我有些问题不懂,想找你问问。”方书朋真诚地说。

到下午,一行人再度过来下府路。

这次他们见到了跟着下地忙着耙红薯的周队长,周队长全身是汗地热情过来接待他们,邀请他们去休息室喝茶。

“不用这么麻烦,还是先收红薯要紧。”谢毕卿道。

其他人也是赞同,下午天空持续阴沉,且头顶上的云层越积越厚,暗沉沉的云群挤压在上方,无形中给了众人一种迫切的压力。

大家都担心这天随时会下大雨,不敢闲着,都在拼命地码着力气干活,连方书朋都不追着娄怀问问题,一脸沉默地埋着头使劲。

方应礼和谢毕卿两人想了想,跟着加入到其中。

他们的加入并不能让收成进度快上多少,眼见着雨就要落下来,周队长没办法,向总社那边发出求助申请。

不多时,郑高建带着几十名社员提着干活的工具赶过来。

农忙时,有时候会遇上一天四出勤,这次虽然不是大规模的农忙,但却要跟天气抢收,郑高建作为总队长,立马下达命令,今天所有参与的社员必须四出勤,按出勤时间记工分。等傍晚在公社食堂简单地吃完饭,大家披着夜晚的月光,继续采收。

谢毕卿作为县里过来监督的专员,他想夜晚下地继续帮忙收成,却遭受到众多方面的阻拦。首先郑高建就不同意,再怎么累都不能让上面县里的人过来干活吧,这要是被传出去,他这个作为总队长的脸面何在。

其次,晚上干活黑灯瞎火,就只有头顶的月光照着,还有周围点着的柴油灯。

这么点光亮,要是哪个不长眼的家伙不小心用工具撞到专员,那问题可就大条了。出问题可不是他一个总队长就能解决的事。

还有,谢毕卿留下来的话,方应礼也要留下来。

方应礼留下来,其他几个人都要一起留下来,这么多人都要盯着注意着,比干活还要累,统统被郑高建赶走了。

感受到郑高建真的不想留下他们,谢毕卿只好无奈苦笑:“没想到我还有被嫌弃的一天。好,我们先回去了,希望晚上不要下雨。”

郑高建这才露出笑容:“行行行,你们快回去。”

送走他们,郑高建没杵在田埂边,他挑了件趁手的工具,跟着周队长一起下地。

带着其他人坐上回去的专车,白日里一行人跟着忙,现在闲下来疲惫便从四肢里涌上来,几个人没形象地瘫坐在座位上,谁都不想说话。

次日,方应礼过来上班就带着人去旅社找谢毕卿,谢毕卿一大早就醒来,他们过去时,他人已经做好准备,随时能出门。

娄怀坐上班车,他旁边的空位下一刻就被人坐上。

他一擡眼,看到是昨天缠着他许久的方书朋,方书朋腆着脸问他要不要吃东西:“我给应礼哥带的,但应礼哥不想吃。”

“所以你就给我?”娄怀没好气地说道。

方书朋:“不能浪费粮食,我吃过了,你要是不吃的话,我就留着下午自己吃好了。”

娄怀:“……”更加不想跟对方说话。

他们的小动作完全落入到不远处的谢毕卿和方应礼的视线里,两人无声地对视笑了起来。

到达下府路。

经过整天整夜的抢收,红薯地里还剩下少部分的红薯还没捡起来。

大家累了整整一晚,现在人们动作都是机械性的,麻木地捡着掉在地里的红薯丢在簸箕上面。装满两簸箕,就用担子挑着去到田埂边,放到三轮车上面。

三轮车装满,就会开着车离开,接着就有新的三轮车回来,接上刚才的位置。

周队长的情况好不到哪里去,喘着粗气地坐在地上,一边灌着水,一边吃着队里发放的食物。

为了方便运到田地这边,这次发放的食物是馒头,每人两个,干吃容易噎着,大多数都是配着水一起吃。

有人吃饱就先下去干活轮到干活的人回来领馒头。

周队长看到他们过来没有起身,把手里剩下的一点馒头全塞进嘴里嚼起来,吃完才说话:“差不多要结束了。”

“你们要的数据还没统计,得过两天。”周队长补充道。

“不急,你先歇会。”方应礼坐到他旁边的空位上,双手抵在敞开的膝盖处,眯眼望着黑沉沉的乌云,风停了,闷热得很,“等会让书朋跟上,一起过去帮忙。”

“娄怀也过去,你之前不是想知道亩产量,亲自算下会更有意思。”谢毕卿道。

娄怀神色阴郁下来。

方书朋却很高兴,一只手揽住他的肩膀,开怀道:“太好了,我们又能一组干活咯。”

“呵呵。”娄怀冷笑,把他的手掰下来。

冷着脸地去到地里帮忙捡红薯。方书朋一愣,屁颠颠地跟上他的脚步一起过去。

周队长见状若有所思,总感觉这两人不太对劲。

还没问,谢毕卿和方应礼都笑了出来。

“你太坏了。”方应礼眼底荡漾着止不住的笑意,“你就不怕娄怀记恨上你?”

谢毕卿对自己的安排十分满意,很自信道:“他顶多就是自己生闷气,要不然就找我问为什么。”

倒也是。

他们两人很久之前就已经确定师生关系,谢毕卿对娄怀的指导是没有任何隐藏的,他很满意这个学生,却也知道他这个学生的缺点。

作为一名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娄怀有着很典型的傲娇属性,他年轻气盛,总会忍不住地透露出生气的锋芒。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有了方书朋这个典型的反面教材,或者能磨一磨他的浮躁。

当然,方应礼之所以同意谢毕卿这个打算,也是有私心的,说起来,还是方书朋太小白了。一个以前从未接触过任何农业知识的农人,他对于田地的了解,仅仅是帮家里的田干活,干的最多的还是农忙的收割。

因为当初答应会好好地辅助方书朋快速地适应新的工作,且有这么好的机会,方应礼自然不会错过。

他与谢毕卿达成协议,两人乐滋滋的看着他们这一个炸呼呼的,一个全然不觉得被嫌弃了还紧跟着,都是一阵好笑。

旁边,听了一嘴猜出来是什么情况的周队长微扯嘴角,决定暂时离他们远一些。要不然他总觉得,下一个被惦记上的就会是他。

晌午十点左右。

最后一波红薯被运回到仓库,社员们开始收地上的红薯藤。

还没收完,天空轰隆隆地一阵巨大的雷鸣,伴随着刺目的闪电,不到一刻,天空骤然降起倾盆大雨。

这场酝酿了一天一夜的暴雨,终于来临。

大家来不及再去收田里的红薯藤,躲避不急地四散去找避雨的地方。周围全是田野,入目皆是平坦的田地,哪里有避雨的地方。

于是只能冒着雨,全往公社的方向跑去。

方应礼他们提前一步回到公社里,他们一到,外面的雨水便扑打进窗户,方书朋和娄怀,联合在公社里的文助一并把所有敞开的窗户给关上。

众人都是心有余悸:“差一点我们就要淋成落汤鸡了。”

“田里的人还没回来。”

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声,周围的侥幸范氛围里多出一丝复杂的情绪,众人没再因为躲开雨而庆幸,开始担心还没回来的人。

这个时候忽然淋到雨容易生病,方应礼去问文助,这边的仓库有没有可以使用的老姜跟红糖。

文助摇头,说仓库储存的姜是不能用的,这些都是记录在册的东西,属于公家的。要用的话需要食堂那边去买。

“周队长呢?”方应礼蹙着眉问。

文助一愣,这会才想起来自家队长没回来:“糟了,队长还在田里。”

方应礼喊:“赶紧派人去接。”

很快,提前回来的人穿上雨衣,去停车场开三轮车去田里接人。

留下来的人也没有闲着,文助立马安排人员去供销社那边买老姜跟红糖回来,至于钱自然是从公账里扣。等另一波人把人接回来,所有人全都是湿漉漉的无一幸免,大家一进屋就开始哆嗦。

有人当场就打起喷嚏。

还有的人昏昏沉沉的,摸上额头的时候发现额头的温度有点高,似乎要发烧了。

“早知道先让社员撤退,明天再去收红薯藤。”周队长有些许懊恼,他也淋了一场雨,不到几秒,落到身上的雨滴跟珠子一样大,砸在人脸上刺拉拉的疼。

他体魄好,但也耐不住这么热的天气突然淋到这样大的雨,温差太大,又被淋了半个小时。他担心其他社员明天没法过来上工。

“没事,我让人熬了姜汤,等会你们都喝上一碗。”方应礼安抚他。

周队长点头“嗯。”了一声,也只能是这样了。

社里的毛巾不够用,淋到雨的众人分着擦拭头发,在场都是老爷们,大部分人都是把身上的衣服脱了,只留一条打底的短裤。

几分钟后,去供销社买姜跟红糖的人回来。

急忙进到厨房里,开始给大家熬煮红糖姜茶,这红糖姜茶要趁热喝,煮好,方应礼和其他几个没有淋到雨的社员,把锅里的姜茶分到碗里,一个个拿着去给淋到雨的社员们喝。

喝完姜茶,大家的情况看着好上一些。

这场雨来得很急,持续下了一个多小时才渐渐地小下来,这雨没那么大,方应礼跟谢毕卿几个人就不好在公社里继续待着。打算先回去,明天再让娄怀和方书朋过来,跟着清点这波红薯的收成。

周队长全身上下就剩条短裤,没有亲自出去送他们,而是让文助去送人。

雨幕下,外面天色昏暗,坐上专车的几个人直接回到局里,在局里开了个小会议,将最近两局记录在册的数据进行相互分享。大致的内容都相差不多,为数不多的几个差异点,还要数这次农忙统计的稻谷亩产数据。

特别是其中一处田地,记录的亩产量竟然高达三百公斤,已经是岐江县包括其下所有镇、农场、自然村的水田统计中,亩产量最大的一块。

方应礼把这个指出来给谢毕卿看:“这块田是什么情况?”

“这块啊,其实没什么,就是那边之前是烧毁的森林开荒出来的水田,黑土嘛,土地肥沃,种出来的稻谷产量就更大了。”谢毕卿笑着说,“而且品质很好,我打算向省城那边申请一批良种,到时候就种在那里,然后进行育种。”

接着,谢毕卿就跟方应礼说了这片田的情况,这田有两百二十三亩,若是以更好的良种来播种,再分蘖育种,同一个品种在相同的田地里种植会出现抗逆性减弱,粮种也会出现退化性,导致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等问题。

所以他打算将这片田申请成为育苗基地,用不同的品种进行培育,看能不能研发出来更好的良种。

就算不能研发出新良种,也可以提高粮种的抗逆性,不让粮种退化。

“不止我有这个想法,之前我联系过其他专员,他们也很想参与进来。”谢毕卿紧紧地盯着方应礼的脸看,真挚询问,“应礼,你是怎么打算的?”

方应礼沉思片刻,问道:“你想让我参加?”

谢毕卿道:“我觉得有你加入,我们的培育计划会走得更加顺畅。而且以你的能力,就算现在不加入我们,以后也会加入的。还不如一早就成为我们第一批参与的同志。”

谢毕卿对着他伸出手,欢迎道:“来吧,我很期待你的加入。”

方应礼认真考虑一番:“好,我加入。”

他知道想要培育出更加优良的良种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当初的袁大神为了培育产量更大的杂交品种,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

而他们这群小兵小将,或者不会在这里的历史长河里留下名字,但那又怎么样呢。

又要一起搞事咯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