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八零村汉养家日常 > 第85章

第85章(2/2)

目录

他身形一僵,连忙闭上眼睛,但那旖旎的画面反而没有消失,而是愈发的清晰起来,甚至于,他的脸不置可否地滚躺着,一路烫到下路……

“……”咬牙骂骂咧咧。

方应礼紧闭双眼,露出一个比哭还要狰狞的表情。

妈的,他这是青春期犯了吧。

好在这晚没再做什么羞耻的梦,方应礼醒来后一阵神清气爽,跳起来活动四肢后,出门吃早餐,再去往粮食局。

在粮食局先跟谢毕卿碰面,方应礼问他借了电话联系泊山镇分局那边,得到消息是陈彬没过来上班。他又打电话联系红湖村村委那边,得知方书朋去地里干活了,去家里没找到人。

联系不上人,方应礼只好放弃让他们过来一趟的想法。

这次他们所有人都在粮食局大门前汇合,不一会儿就有专车过来接他们去往试验田那边。

试验田的面积不小,坐落在岐江县其中一社区的生产队里,属于这边管辖。但因为总局那边把这块地挪给了研究实验组,现在这边割水稻的社员不多,一台水稻收割机,几个人工镰刀割稻。

负责人看到有专车过来,吩咐其他人继续干活,他一个人从田里上来,停在田边迎接他们。

他操着一口地道的本地土话:“各位专员,你们是终于过来了,快快快,我们这边的田现在割得差不多了,这两天新记录下来的数据我立马派人去拿。”

谢毕卿客气道:“不用着急,我们先过去田里。”

“行行行,我带您过去。”

负责人笑眯眯地,看着后面跟着几个更加年轻的人,眼见着他们气度不凡,知道这些人都是研究组里的专员或是指导员,都是一副笑脸地一一迎接过去。

方应礼淡淡地跟对方打了个照面,平静地跟在其他人身后。

等他们一行人进入到田里,后面跟着过来的负责人擡起手擦了一把汗水。

面前这些农科人员可不能得罪咯。

半个月前,总社那边忽然开会议决定,要将这边的水稻田规划成实验研究粮种试验田。

关键是这田之前就特别肥沃,要是作为生产田,每年肯定能生产几吨不止的粮食。要是就这样给规划出去了,那之前负责这边田地的社员们不是平白少了几百斤粮食嘛。

当即生产队的队长就不乐意了,直接跑去找了总社那边,但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说是这试验田是研究大项目,规划到整个县城里面,以后负责这边田地的社员们,都有新的工分补贴。

说白了就是,他们以后不再分配粮食,而是直接拿钱,这笔钱还是从县里各大所属部门均摊。

这下子,原本所属生产队的社员们都不舍得离开,可是如今这边要的人要比起以前少了一半,最后无法,只能从中挑选了二十名比较年轻力壮的,还有两名拖拉机师傅。

“今年收割的情况不错,比全县整体的数据都要高百分之三。”谢毕卿对他们说道。

张建树点头:“情况好的话,应该能出现不少粮种。”

“这边现在要作为种田,按这个品质的话是不是还不够?而且还要优良形状互补,感觉要育种出来更好的品种,可不简单。”廖惠州可没有他们那么乐观。

以目前全国的粮食品种来说,南方这边可以种植的品种还是要差上一截,他们也不是没有去往北方那边,申请批下来一批不错的良种,但是种出来的品质比起那边,还是差了些。

后来他们知道,土质、水质都是影响粮食品质的,哪怕品种一致,种出来的粮食品质可能会出现两种截然的情况。

“不能因为难,我们就不研究了。”谢毕卿皱起眉。

他知道这条路不好走,光靠他肯定是不行了,所以他把这个项目审批上去的时候,就想要拉着他们一起过来。

“其他地区都成立了专研组,咱们还在因为育种的事情争吵,是不是太慢了一点?”忽然,陆锐安说道。

他在答应了要参与进来时,做了不少功课,知道在他们有这个想法以前,别人早在十几年前就在研发培育出耐大肥大水的品种。

闻言,方应礼看了他一眼。

其实以目前全国种植的水稻来讲,已经发展到第二阶段,由之前的高杆类型的品种,转变成为了矮株品种,且还有进一步的趋势。这都要多感谢育种家黄耀祥先生,他在1956年的时候,选育出“矮仔占4号”,并与高秆品种“广场13”杂交,培育出第一个矮秆籼稻品种“广场矮”①。

后来1966年,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利用我国台湾省地方品种低脚乌尖(Dee-geo-woo-gen)与皮泰(Peta)杂交,育成了半矮化的品种IR8,创造了当时的高产奇迹②。

不过这几年又出来了一位能人,现在的袁大神还不够出名,但他的目标更加的高,他想要培育出更加高产的具有抗病性强、配合力高、米质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

——称作为三系杂交稻。

它要比一般的普通粮种还要增产到20%的产量,每亩可以达到四百多公斤以上。

不过目前这种三系杂交稻还没有推广,岐江县所属的水田种植的粮种还属于矮株籼稻品种范畴内。

以谢毕卿对方应礼说的,他们没有想过会研发出更加厉害的品种出来,而是想要在目前单株产量略微下降的情况下,恢复到巅峰的产量。

这样下来,岐江县的整体粮食产量,应该能增长5%——10%。这是最高的水准了,再想超过这个产量,以他们的实力还做不到。

方应礼作为一名穿越过来的农业生,对于自己研发不出来杂交水稻这样的事情表现得很淡定,毕竟又不是人人都是袁大神。

想要复刻袁大神的成就,做做梦还行。

他眯了眯眼,听着他们议论着目前产量如何如何,想要如何改善这事,听得也有趣,全程没多说一句话。

等一行人走到了田里深处,方应礼蹲下身在一株矮株水稻里捏了一把饱满的稻谷在手里,含了一颗在嘴里嚼着。

把里面的胚乳嚼吧出来,经过唾沫之后,嚼到后面微微甜。

他没注意,不小心就吃了十几粒生稻谷,等手里这株稻禾被他薅出来一块空区,才悻悻然地收了手。

“应礼,你有没有发现?”谢毕卿走过来问他。

方应礼拍拍手,说了声没有:“要是那么快就有发现,我们就不用为这件事烦恼了。”

谢毕卿苦笑了一下,知道自己也是心急。

不过他们一天下来也不是没有收获,在田里找出来了几种品相很好的稻株,这些都被当作实验稻株,当场被收集起来。

郑慈和吕宝国两人行动迅速,把这些稻株都分批装在了透明塑料密封袋里。带回去后直接入库,存放到了他们的临时办公点。

他们在里面研究了足足几个小时,期间没人说话,办公的设备简陋,目前唯一能看的就是一台有1000倍镜的显微镜。

连分析仪都没有的研究项目,方应礼要哭死。

但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连陆锐安都没有说出一句埋怨的话,这让方应礼不由地多看了一眼他。

这人……转性了?

不对劲,他要再看一眼,方应礼偷瞄了一眼后,没发现什么,就不再理会,也埋头研究了起来。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

到第三天,方应礼回绝了谢毕卿再度邀请他长期留在研究组的打算,在旅社里退了房间坐上回家的班车。

到达泊山镇是上午的十点半,这会周慧岚刚忙完,和家里的小朋友们围坐在木盆里洗着碗筷。

“我回来啦。”方应礼推开小门。

牛娃第一时间跑过来抱住方应礼的大腿,呜呜呜地哭着喊:“爸爸,你终于回来了。”

“呜呜呜……”喊完,他哭得更加伤心了。

方应礼心下一惊,连忙抱起他:“哎呀,嘉嘉你怎么哭了?”

“他醒来见不到你,一下子就害怕了。”周慧岚叹气,摇着头说,“谁哄他都不好使,就想着要见你,结果你这次出差就是两天,能不哭嘛。”

“好啦好啦,爸爸这不是回来了吗。”方应礼听闻心中暖暖的,用手给他擦了擦掉下来的泪水,打趣道,“再哭就要变成丑嘉嘉了。”

“我才不丑。”牛娃撇嘴,从方应礼的怀里溜下来。

方应礼看着他跑开,转头抱着周慧岚的脖子,又偷偷地看着自己的模样,不由觉得好笑。但也没再继续打趣。

他走过来问周慧岚这两天怎么样。

周慧岚道:“还行,每天生意都差不多,同路和巧娥两人是真能干,有他们俩在你还担心什么。”

“也是。”方应礼笑笑。

“我们同路巧娥是越来越能干了。”

大概是回到家里了,方应礼的心情舒畅不少,身体也变得老实,没形象地赖在他们这边的空地里,随地盘腿坐下来。

“大哥。”方巧娥叫了一声。

方应礼撇眼看过去,就见小姑娘眼睛亮亮地盯着他带过来的背包,这次过来他不仅装了换洗的衣服,还有几本儿童书。

儿童书的四个菱角从薄薄的布袋子里透出形状,不难让人猜到什么。

果不其然,方巧娥指着那位置,好奇地问:“大哥你不是出差了吗,这包里装了什么东西啊?”

“给你们买的儿童书。”方应礼摸了一下她的脑袋,“跟之前的不太一样。”

“我要看!”方巧娥当即道。

方同路在旁边拉了一下她,小声说:“碗还没洗好。”

“啊……”方巧娥有点失落,但还是乖乖地坐回到凳子里。

既然回家了,方应礼就没有继续要小孩子们做家务的想法,而且他出了趟门,两天没回来,再次见到周慧岚的时候,确实有点想她,便让方同路和方巧娥两人起开。

“去去去,一边看书去,我跟你们嫂子说会话。”方应礼道。

兄妹两人被支开了,方应礼坐到其中的凳子上面,拘着两条腿在旁边帮着周慧岚洗碗。

两人聊了一会闲话,方应礼就把这次去到县城里的事情说给她听。

他简单地说了下谢毕卿很希望他能去县里协助他完成这项研究项目的事情。

“你以后要经常出差?”周慧岚挑起柳眉,突然想到什么,“应礼,如果那边的项目很重要的话,你经常跑来跑去也麻烦,你有没有考虑过直接去县城工作?”

方应礼立马摇头:“没有,我在泊山这边挺好。”

他们刚在这边稳定下来,周慧岚的店也才刚刚起步,如果他去了县城,那这边怎么办?

他才不想把所有的东西都丢给周慧岚,而自己拍拍屁股只做专研的事情。

“你在这边还需要有帮手,我要是直接去县城,家里的一切都要丢给你来管,这对你不公平。”方应礼冷静跟她分析,“还有我在这边,有空还能帮忙。”

周慧岚之前没纠结过这种事情,她之前觉得方应礼在泊山镇就挺好的,离租的店面也近,每天要是可以,都能回家。

她挺忙的,虽然照顾三个孩子会很累,但一想到方应礼若是能去县城里,参加那样厉害重要的研究项目。

想想都觉得这是件多么厉害的事情。

不能因为她的原因,就让方应礼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周慧岚担心地看了看他,皱起柳眉地劝说:“可是你总是这样来来回回地跑,路上太累了,而且你放心,我现在做买卖生意不错,一个月也有几十块钱的纯收入,你不用担心家里钱的问题。”

泊山镇指导员的薪资收入,怎么都比不上这个项目重要。

而且方应礼还说这个项目启动后,不是五年就是十年,这么长的时间,来回地跑,总归是不行呐。

方应礼连忙道:“不就是来回跑,现在我们不也一样,每天要回村里。”

“性质不一样。”周慧岚摇头。

回村里至少是到家里,吃完饭就可以躺下休息,但去县城每次都要住旅社,旅社哪有家里方便,连吃口饭,都要出门买。

劝说了几遍,方应礼都表示他没事,跑跑也是一样的,不会累到。

周慧岚无奈地轻叹,劝说无果后,她不再纠结这件事,跟他说起最近要租房子的问题。

“昨天天我碰到个老客户,他是做租房介绍的,说最近有一家住户要搬到县城里去,他家的房子空了出来想要出租。”周慧岚道。

方应礼问:“你有问过详情没有?”

周慧岚点了点头。

当时她听到这话,就热情地表明自己想要租房子,并邀请这名老客户进店里喝茶。等忙完,她就跟这人聊了不少话。

这户人家的房子有两层,地基有三十五平方,两层再加上阳台有八十平,一楼还设置了卫生间跟厨房,外面的院子里还有一间几平方的柴火间。

除了这些,一楼还有客厅跟一间主卧。

二楼没有客厅,但有两间房子,还有个朝东的阳台,可以用来晾晒衣服。

这个老客户还说,这房子是新建没几年的,模样还很新,他们要是同意,这几天都可以随时带人去看房子。

周慧岚留了个心眼,没急着回复他,而是问他租金多少。老客户给了个数,一个月要二十,竟是跟她店面的租金一模一样,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不过这房子虽然整体不大,但住他们一家五口绰绰有余,周慧岚依旧很心动。

“我想着嘉嘉年纪还小,若是租这套房子,嘉嘉就跟我们睡,二楼的两间房子就给同路和巧娥。”周慧岚道。

之前房子小,她可以不纠结男女同睡一屋,可是方同路和方巧娥都九岁了,再过几个月就要十岁,两人年纪不小,再继续睡一个屋不合适。

现在家里条件好起来,这些需要注意的事情,她作为家里的大嫂就要替他们考虑到。

方应礼点点头,他也想到了这点上。

方巧娥确实不再适合跟小哥睡一张床了,但周慧岚说的这套房,方应礼没立即同意下来。方巧娥是不合适跟方同路睡一个房间了,那牛娃就合适了吗?

过了年,牛娃就四岁了!

这都要多感谢育种家黄耀祥先生,他在1956年的时候,选育出“矮仔占4号”,并与高秆品种“广场13”杂交,培育出第一个矮秆籼稻品种“广场矮”①/////

后来1966年,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利用我国台湾省地方品种低脚乌尖(Dee-geo-woo-gen)与皮泰(Peta)杂交,育成了半矮化的品种IR8,创造了当时的高产奇迹②——出自文章《中国水稻遗传育种历程与展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