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师司马懿之曹魏公主(2/2)
“依依,你的这些想法在脑中想了许久吧?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几乎成型了的制度。”曹喆倒了一杯温水递给她。
乔依一口气喝点一杯水,用手背擦擦嘴,心虚道:“也还好吧。”
曹喆即使是天纵奇才,也不过是在如今的年代把眼光看得长远些罢了。而乔依就不一样了,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后世的角度看待当今问题。她也只是把后世用了千百年证实下来,她认为比较好的制度都挑出来,跟他说了一遍,仅此而已。
她也好心提醒:“我说了这么多,它们不一定适合配套使用,具体内容还要再议。”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往日我总想着改革,绞尽脑汁却不知道从何下手,今日听你一席话,感觉眼前一片光明。”
这些内容曹喆很是看重,但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脑袋里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以及处理问题。
“你觉得有用就好。也不是我要刻意打击你,只是就事论事地说,父王如今没有能压下朝中所有大臣的魄力和权利执行这些政策,而且现在还不能让父王知道,不然凭借大王对你的猜忌,以后必将寸步难行。”
“以后啊……”曹喆目光看向远方,眼底却是压不住的野心。
乔依又想到一点,“对了,父王称帝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过在于时间的早晚,一旦父亲称帝,那些叔叔们必是藩王,他们也是一大问题。
到时候封王可以,但一定不能让他们去属地,不然一代两代还好,时间长了不知道他们子孙后代会搞出什么事情,那时候削藩可就不容易了。所以最好趁着新朝初立,把他们留在都城,然后顺理成章慢慢废除他们的封地。”
“跟我说这些做什么?反正我目前什么也做不了。”曹喆淡定如初,不过透过双生感应他的情绪可瞒不了乔依。
“你不是儿子嘛,我身为闺女怎么也不好跟父王讨论政事吧?”
除了二人没有其他人知道,今天随口的讨论奠定了魏朝千年基业。
朝廷上关于称帝和新政两件事一直争论不休,还没争出结果就听闻,曹丕要派遣曹真和曹休领军南下兵讨孙权,顺便借道谯县探望老家。
一时间,曹真等人喜不自胜,饮酒相庆,认为这是曹丕欲要登基的暗示。
被乔依和曹喆知晓后,二人对视一眼,说道:“好戏要开场了!”
泱泱大军前。
太监宣读曹丕诏书,这次,魏王曹丕带兵巡游南方,以曹真等人为将,讨伐东吴孙权,克成大魏之基。
司马懿就在众人面前上表新政,然而早上出来的太匆忙拿了一简空白竹简,情急之下就着白板凭借记忆支支吾吾地默背起来。
不出所料,被曹真一把揭穿司马懿,恳求曹丕处置。曹丕虽言语声色俱厉,但实则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处罚。曹真知道这是曹丕又一次保下了司马懿,只能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就随着大军出发。
然而司马懿却自请有罪,请求入狱。时任廷尉钟繇颇为无奈,只能吩咐狱卒给司马懿开个单间,好生伺候照应着。其实他早就看出来,这实际上是曹丕和司马懿君臣上演的一出双簧戏。
果不其然,听说司马懿被押入大牢,太学生们炸开了锅,群议纷纷,要求联名上表奏请魏王曹丕放了司马懿。
随后钟繇去了谯县行宫,是带来了三件东西:他自己的劝进表文,司马懿的新政十条,以及一千太学士子上表请求新政的联名书。
至此曹丕和司马懿的戏差不多要落下帷幕了,他打算看看那些宗亲们还能撑多久。
同日而来的还有天子使者张音,他带来了天子禅位的诏书,曹丕没有接受。天子刘协得知后欲亲赴谯县,恳求曹丕接受禅位。
天子虽然没什么实权,但毕竟还是天子,所以曹丕得知了天子要亲赴谯县,他还是决定带兵五千,亲赴许都面圣。
在许都的皇宫,曹丕终于还是接过了晶莹剔透的传国玉玺,答应接受禅让即位。并封刘协为山阳公,掌管整个山阳县。
这或许对于刘协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前半生他困在巍峨的高墙之中,胆战心惊,后半生终于可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享受独属于他的生活。
延康元年,洛阳。
曹丕代汉自立,奉传国玉玺,设坛祭天祭地,昭告皇皇后帝称帝,改朝换代为“魏”。
登基大典之上,曹丕宣诏司马懿觐见,准他当着皇天后土,泱泱群臣之面朗声宣读建元新策,议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同律度量,承土行,大赦天下,颁行新政。听闻要颁行新政,群臣顿时议论纷纷。
听闻曹丕登基的消息,远在邺城的乔依直道可惜:“登基大典这么重要的事,我都没能亲眼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