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2)
与他同行的几人笑他:“老孟,还是这么文邹邹的呵。”被叫老孟的人也不恼,朝那一桌举了举茶碗。
李陟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老孟坐下。
“看几位不像是本地人。”老孟放下碗,“能否多嘴问一句几位是何处来,要往何处去?”
“哎……”李陟遐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原先也是苦命人家,两位姐姐绣花浆洗,给大户人家差遣把我养育大。前些年好不容易到处托人打点得了个差事,不成想过了没几年好日子,我因为些琐事得罪了上司,只得另寻出路。如今还不曾找到去处。”
“不如意事常八九,兄弟也无需担心。看兄弟你一表人才,今后必定还会大有作为的。几位既没有去处,不妨在我们村里落脚。若是喜欢多住些日子,待不习惯了再做打算如何。”老孟问。
妆成看向我,我看向李陟遐,李陟遐看向老孟。一时之间我们都不知道老孟的意图,没有人说话。
隔壁桌与老孟同行的人看出我们的顾虑,笑道:“哈哈哈三位别怕,我们都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世代就住在这座山后的吴家村。这老孟啊,是十来年前逃难来的,肚子里有些墨水,同我们庄稼人说不上话,就喜欢你们这样读过书的。但凡路过个识字的,甭管是人还是别的啥,都得拉到家中坐坐。这不,年前还从山里捡了个斯斯文文的公子哥儿养在家中。”
说到养了个斯斯文文的公子哥儿,茶寮里的人都哄笑起来。
李陟遐和我对视一眼,询问我的意见。我觉得这老孟有点意思,也想看看是养了怎么样一个斯斯文文的公子哥儿,于是以眼神示意,算是同意了。
“那便有劳孟大哥带路了。”李陟遐朝老孟一拱手道。
老孟见我们同意了他的提议,咧嘴一笑,露出一颗虎牙,笑容中带着朴实和憨厚:“在下姓孟,叫孟源。请问兄弟和两位姑娘如何称呼?”
“在下姓杨,单名遐,这二位是我的两位阿姊,长姊闺名杨娇儿,次姊闺名杨妆儿。”李陟遐道。
如此,我同妆成有了新的名字——杨娇儿、杨妆儿。
茶喝完后许久,天总算是放晴了。
李陟遐套好了马车,跟着孟源一行人上了路。
要去吴家村,须得翻过前面的山,山路崎岖不适宜马车通行,几人提议我们可以绕道而行。于是分道而行,我们同孟源绕道回村,其余几人家中还有活计,沿着山路离开。
一路上李陟遐同孟源坐在车前赶车,孟源问了许多孔孟之道,李陟遐一一解答。解释之透彻让我咂舌。刚才他说略微读过些书,看来是自谦之言。
“李大人果真学识不浅,想必家道落败之前必是大户吧。”妆成小声在我耳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