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案(2/2)
城阳昭公主墓的发现,他们只择取了部分告知朝廷,最关键的崔氏谋害宇文氏之关窍,并未言及。
殷恪笑了,他的小公主,是越来越聪明了。
“崔氏故技重施,必然有所图谋,既然将眼光瞄向了明怀太子,图谋绝对不小,单凭崔氏之力,恐怕尚且不够,朝中定还有支持崔氏的力量,为了怕打草惊蛇,才有了十几日的拖延,反之,有这半月的筹谋,如今臣可以放心告诉殿下,时机已然成熟。”
“谁是谋害归云扶之人,谁就是崔氏的同党,对不对?”
“正是。”
“周之语查得出来吗?”
“查不出来。”殷恪坦白道。
“那?”长乐纳闷。
“周之语擅长档案,不擅刑科。但是,如今两案并查,不还有一人可以帮助殿下吗?”
“谁?”
“贺明章。”
长乐脱口而出,“贺明章也不擅刑科阿。”讲完方觉这话太显熟稔,有些失言。
殷恪面无异色,只淡淡道:“他自沙场而回,懂得怎么杀人就行。”
时隔半年,长乐终于再一次见到了贺明章。
他消瘦了些,也憔悴了些,清贵公子,扯入了红尘,终究有些许疲惫。
“臣,贺明章,请长乐长公主安。”
殷恪冷淡提醒:“贺侍郎,你该称殿下为镇国长公主。”
贺明章目中凝冰,瞧着殷恪,似有不悦,但还是依言改了称呼。
“臣,贺明章,请镇国长乐长公主安。”
“贺侍郎,请起。今日召你来,还是为了崔氏下毒案。可有什么新进展。”长乐和声道。
提到这个,贺明章就面露难色,崔凤池是难啃的骨头,况且如今身受毒物的影响,身心俱疲,只求速死,从他的嘴里,再难撬出半个字。
他拱手道:“臣中途接手,不明之处尚多,恳请殿下再宽限个诸日。还有……”他看了眼侍立在旁的殷恪,一如看一个奸邪的佞臣。“事关机要,涉及繁多,臣希望能单独向殿下陈词。”
殷恪忽然轻笑出声,似乎十分不屑。
长乐自然不能答应,“无妨的,无妨的,殷……缇营卫不是外人。但说无妨。”
她本想说“殷恪不是外人”,但不知怎地,话到嘴边,还是转了个弯。
她察觉到空气略冷了些许,擡眼望去,却又一切如常。
贺明章不愿也无法,只好拣关键之处汇报道:“崔氏谋害明怀太子一案,怕是没有面上的那般简单,臣以为,朝中应还有同党。”
长乐和殷恪等的就是这句话。
此时,人生如戏,全靠演技。长乐做出惊诧状。“同党?可有线索?”
贺明章摇头,道只是推测。
“我这儿却有一条线索。”长乐好心道:“根据线报,归云扶案同崔氏毒案,应有瓜葛,贺侍郎,可有心情走一趟槐阳县,助周少卿一臂之力,或许,崔氏毒案,亦能迎刃而解。”
贺明章是端方君子,从不遮掩。他不忙说好与不好,上来的第一句话,却是“臣斗胆一问,此线报来源于何,殿下可辨明真伪了?一家之言,怕难以全信。”
“是周少卿的原话,所以,贺侍郎,可愿走这一趟?”
其实这并不是周之语的原话,他接触信息有限,只知道铁矿和城阳昭公主攀上了点关系,哪里知道城阳昭公主百年前旧事里牵扯的复杂朝堂势力。
这句话,纯粹是她用来“安”贺明章之心的。
果然,贺明章闻言明显松懈了下来,他端正一拜,不再推辞,洪声道:“臣谨遵殿下令。”
离开护国寺时,他的马车和缇营卫卫队狭路相逢。
贺明章撩开车帘一看,殷恪微微点头,甚至脸上带着微笑。
日光透过厚密密的树林,斑驳地映在他的脸上,却丝毫不掩其光华。贺明章不得不承认,殷恪生了一副招姑娘家喜欢的好皮囊。
然而好皮囊下说出的话,就不那么招人待见了。“山路蜿蜒,侍郎初来乍到,怕不小心跌下去,耽误案情,是以,殷某特来护送一程。”
贺明章按捺着不满,同他周旋,“哪里哪里,殷将军是天子近卫,臣下哪里敢劳动,况且这青天白日的,山路一览无余,臣下虽是第一次来,大抵还是可以走得顺畅的。”
殷恪等的就是他这句话。他眼皮都不擡一下,漫不经心抚手道:“贺侍郎知道缇营卫是天子近卫呀,知道,咱们说话就便利了。殿下作为镇国公主,如今是履职监国,暂行天子之责,所以,还请贺侍郎,牢记臣子的本分,待殿下以尊重。”
话说得贺明章如坠云雾,他什么时候不尊重长乐了。他冷下了脸,寒声道:“这是何意?”
殷恪依旧是笑的,驱马上前,用只有二人能听见的音量,淡淡却饱含威胁之意道:“意思就是,天子如何接见臣工,殿下便如何接见臣工,以贺侍郎如今的品级,尚不到可以单独请见镇国公主的程度,请守好臣子的界线。另,请不要试图挑拨殿下和缇营卫亲密无间的关系,这会让人怀疑贺侍郎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