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2)
他从袈裟之下的衣袖中取出圣旨,一展开来。
“朕年事已高,今已无心朝政,皇后所出大皇子是朕之嫡长子,朕多年来观视其言行品质,其敦敏仁厚,有储君之格……今立其为储君,是我东齐国之福。”
仪胥念完圣旨,眼眸似瞥了一眼皇后和大皇子的方向,故作紧张地说:“……先帝将此诏交与草民,却不幸‘旧疾’复发驾崩于寝宫,草民定当奉诏而行……”
仪胥说旧疾,一部分人就会想皇帝是不是死于丹药。
而此时皇后的眼皮狂跳了一下,盯向仪胥,狠狠皱眉,她和仪胥说好,让仪胥在两仪殿告诉诸位大臣皇帝是死于三皇子的侍妾之手。
如果仪胥不这么说,她就没办法下令让禁军去抄了高旭颜和芙阳的府邸。
仪胥选择帮三皇子,若此时倒戈在两仪殿上说皇帝是三皇子的侍妾所杀,三皇子必然直接舍弃他,但他始终认为优势在高旭颜这一边。
至于真假皇帝的事,这事不可能再提了,想必这位皇后很早就知道皇帝是假的,皇后选择不揭穿,还是因为这位假皇帝对柔然部众格外“宽容”,几乎是卖官鬻爵大肆封赏,让他们占尽了便宜。
甚至于锻氏部落崛起也沾了他们的光。
即使朝臣反对的声音仍旧有,但在六部的几个尚书确定圣旨后,大部分朝臣已选择“妥协”,跟着礼部尚书跪地高呼。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今日大皇子的神情不太正常,但没有人敢说什么。
朝臣高呼完“万岁”后,又对太后跪拜高呼“太后千岁”。
太后觑见新帝瞪大眼看着跪地的朝臣,脸上的神情愈来愈“扭曲”……顿时暗叫不好,她连忙吩咐道:“本宫有些累了,诸位大臣也都辛苦了,退朝吧。”
朝臣们陆续退下,仪胥转身看了一眼两仪殿的殿门。殿门外几百的禁卫军层层叠叠矗立着,那些朝臣走过去的时候都低着头不敢看他们……
太后眯眸看过来,笑道:“本宫还有话对三位圣僧说。”
仪胥猛地皱眉,额角的青筋微跳。
几乎是太后擡手之间,站在两仪殿外面的暗卫,倒下了几个。
这些暗卫自然是被仪胥拿黄金收买了才肯帮他做事,太后杀死几个暗卫不过是为了向仪胥示威。
仪胥站在原地,未擡起头,僧袍下的手已微微发抖,他仍想笑的,可他笑不出来……
太后脸上的冷意却是越来越深:“圣僧好盘算,不想得罪三皇子,便选择得罪本宫?放心,圣僧之盛名,本宫有所忌惮,但……”
她眸光一转,落在清源和毕远二位身上。
仪胥的眸中终于闪过惊惶,可还未等他开口,两仪殿外禁卫军的箭飞来,刺穿了他的两位师弟的胸膛。
毕远自幼身体不好,被一箭穿心后当场毙命。
清源趴在血泊里,向着仪胥的方向伸出手,艰难地喊着:“…师…兄。”
仪胥的身体像是被灌了铅一般,直到清源绝望的闭上眼眸,他也没有回头,不知道是不敢,还是已丧失知觉……
“圣僧果然与众不同,淡看世间生死,波澜不惊。”太后淡声说完,语气虽淡,眼神却是轻蔑。
她挥手对禁卫说:“二位圣僧誓死追随先帝,予以厚葬,入皇陵之侧,为先帝黄泉送吟。”
她的每一字,像是利刀刺在仪胥的心上。
可仪胥到底不是寻常人,他竟然在极大的悲恸之中,还能扯出一抹笑来,他的脸上恢复了和煦的神色,几乎是跪地谢恩:“草民多谢太后成全二位师弟得道成仙之举。”
这下倒是让太后瞪直了眼看向他。
他跪在血泊里,那些血是他二位师弟的血,还是温热的……而他脸上仍带着笑,笑的如鬼魅一般。
太后或许是弄懂了,这哪里是什么圣僧,不过是个谄媚的小人罢了。
这样的人也好,这样的人不足为惧。
“行了,禁卫军,送圣僧出宫!”她都不想再看他一眼,嫌恶地转身,向偏殿走去。
这时有两个禁卫军进殿来:“圣僧请吧。”
他们等了一会儿,不见那人站起身来,顿时相看一眼,很默契地上前去提起仪胥的胳膊,将他拖上两仪殿外的马车。
几乎是仪胥被马车送出皇宫的同一时辰,繁芜找到了密道的出口。
从这个出口出来,她又累又渴,外面的天色不早了,估摸着不到半个时辰天就黑了。
她从林子里出来,没走几百步便看到大批大批的禁卫军。
吓得她心跳到了嗓子眼,又猛地跑回林子边缘去。
不应该的。
她以为从密道出来是皇宫外,怎么还是皇宫?
但她又觉得不太对,这里又不那么像皇宫,皇宫哪来这么一大片无人打理的林子啊?
她仔细想想更觉得自己应该是出了“内宫”的范围,这里可能是冷宫,或者外宫。
被这么一吓,她只觉得空空的胃囊疼的发酸了……她受不了了,蹲在地上,一时难过至极。
正这时,她听到脚步声,似乎有人往这里走来了。
她吓得冷汗直冒,想逃,只可惜她疼得站都站不起来了……
那脚步声在她面前停下了。
完了,她绝望的闭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