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在古代种田养夫子 > 第58章 出发

第58章 出发(1/2)

目录

第58章出发

很快就到了商队出发这日。

“要不要再带两身换洗衣裳?”沈之洲忧心忡忡地跟在宋清身后,怎么想怎么觉得宋清带的东西少、不够用。

“不用。”宋清将衣服鞋子用油纸包好,这才放进包袱里,“我身上带的银子不少,什么时候缺了现买就成。”

“那要是降温的时候附近没有铺子呢?再说了,买的也不一定合身。”商队走走停停,也不是总能正好在城里休整的,运气好能借住在村镇,要是运气不好就只能露宿野外了。

背起包袱,宋清一手搭在沈之洲的肩上,揽着人往外走,“放心吧啊,包里不管是内衣外衫还是厚服棉袄都有,够我穿到明年了。”

见说不动宋清,沈之洲瞪人一眼,转而又问道:“要不再带几双鞋?你就带了一双棉鞋一双布鞋,要是路上湿了都没得换的。现买也不合脚。”

宋清脚比大多数汉子的都大,往常穿的鞋都是量好请人做的,现买不容易买到这般大的,勉强买到了穿起来也难免磨脚。

“还得好一段日子才冷起来,带得多了我都走不动路了。”

出了房门,沈之洲依然絮絮叨叨,“那你自己多注意——身上带的银钱够吗?”

“够,够够的。”

“我跟你说正经的,你别老是敷衍我!做什么插科打诨的?”

“?”

宋清无辜,低头给人脸上多起来的酒窝来了一口,耐心哄道:“我没有敷衍你!好了好了阿洲,跟这么多老板在一起,实在缺点什么了,一人凑几文钱都够我吃好几天了。别担心了啊。”

“你......”

后面的话没能说出来,因为两人刚打开院门,就看见一个高大厚实的背影:男人坐在院前的台阶上,身旁放着老大一个背篓,里面满满当当的,因着包得严实,看不出装的是什么。

“小宋老板!沈夫子!”那汉子听见身后大门打开的动静,麻溜地站起来,朝着两人露出一个憨厚的笑容。

“杨哥怎的不进去坐坐?可是久等了?”

“没等多久,刚到!”杨大山挠挠后脑勺,看起来怪不好意思的,“二山去买包子,这就过来了。”

“没关系,我们等会儿就是。”

杨大山赶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先和小宋老板走着,他过来看见我没在就知道去城外追我们了。可不敢耽误商队出发!”

杨大山两兄弟前几日找到宋清,希望和商队一起去江东。

兄弟俩家住泞山半山腰上的老庄村里。

泞山在泞阳县与泞阴县的交界处,高大的山体自成一道屏障,将两县割裂开来。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泞山奇险,孙淑一上任之前山顶上还有一窝土匪,由此可以想象一村人过的是什么水深火热的日子。

泞山半山腰上常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正是种茶的好地方,村里人便以种茶为生。

不过那茶没甚名气,当地人叫作寒茶,此前都没人听说过。因此卖得价贱,也就在十几文一斤,就这还不怎么卖得出去。山匪还在的时候甚至不敢白日下山卖茶,都是深夜下山,卖完了再等到深夜才敢上山。

时下茶叶亩产一石左右,大米亩产三石多不到四石,可以想象老庄村村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山匪被剿灭之后,老庄村人才敢光明正大下山卖茶叶。

杨家兄弟俩在茶楼听说,人家什么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足足卖五百多文钱一两!

兄弟两人一合计,茶楼老板应该是喝过好茶的,便匿了寒茶名头,只说是托人搞来的好东西,请老板品鉴品鉴。

老板泡了茶来一喝,直竖大拇指。

兄弟俩觉着自家的茶叶不止这个价,便暗中涨了价格,没成想在泞阳县辗转多日都没卖出去。

那就降价卖了?

不成,寒茶不是这个价!

恰逢这时候听说,县里的商户要走商去江南。一打听,那什么碧螺春不就是江南产的吗?于是兄弟俩便去找了走商的商户,恳求人家捎带一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