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幽州残阳(1/2)
残阳如血,染赤云霞。
远野似火,照红旌旗。
幽州城,在经历半年的血战后,终于等来了皇帝援军。
外无可救之兵,则内无必守之城。
长达六个多月的时间里,很多幽州本土楚民都在怀疑,河洛皇帝到底会不会发兵河北。
一直都是坏消息,边关三郡沦陷,河北十一郡沦陷,高句丽兵马膨胀至四十余万。
在这没有希望的黑暗中,幽州军熬过来了,
终于,圣武三年,六月九日,楚国北伐军来了。
城外,目之所及,楚国大军铺天盖地,
朱红旗帜连绵十几里,数十座军寨拔地而起。
楚国北伐大军如狼似虎,高句丽军队已然退走。
呼啸的北风,吹起了幽州城头残破的军旗。
密密麻麻的羽箭,宛如稻草,插满了幽州高大的城郭。
八里北城道,一路断断续续,很多地方都塌陷了。
包砖碎裂,夯土裸露,草土松垮,再不修复,城墙就要落灰土了。
城下兵戈如海,城上却是一位宛如山岳般雄伟的楚国兵法大家。
刘仁基!这个文魁郎,实乃国士无双。
在大楚多方势力掣肘下,他依旧用兵如神,
河间大军一败再败,最终顶住压力,战胜了高句丽。
“你这城池还难守?城郭高大,还有护城河,特么的还不管城外的事。这有何难?”
幽州北城头,甲胄砰砰作响,此地来了一些红底黑甲的雄兵。
不得不说,圣武皇帝麾下的建安军是真的强,
他们在河间府,两次击败高句丽精锐,一锤定音,锁定了河北胜局。
楚国第一大将孟百川,逛了逛幽州城防后,
在篝火旁的架子上,拿起外焦里嫩的羊肉,边吃边轻蔑的调侃幽州将军夏侯杰。
“孟将军说笑了,你是不知道……”夏侯杰见孟百川动手,赶紧多拿了一串。
军人质朴,楚兴楼的大厨手艺,那可不是随时能吃的。
丁肆业不愧出了名的庖厨将军,这一身厨艺,确实登峰造极。
夏侯杰一边吃,一边眉头紧皱,跟这些楚国重将诉苦,
“这幽州太难了……那些个门阀大族,本将是真对付不了……”
幽州北城头,孟百川、杨猛、安庆等人,坐在火堆前,默默的听着幽州将军追溯战况。
幽州,自圣武二年十二月关城后,到三年六月,城门才开。
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幽州城几度险些沦陷。
可好在,运气眷顾了楚人,最终挺了过来。
按理说,幽州城有夏侯氏苦心经营,
城池高大,护城河辽阔,城内粮草充足,兵员也够。
在不考虑出击的情况下,守城肯定是问题不大的。
可架不住,幽州的名门望族太多了,
这些河北宗族门阀,树大根深,夏侯杰一个孤臣,岂敢过多得罪。
在楚国,权贵门阀永远是权贵!
夏侯杰在位的时候,是幽州节度使。离任了那不就是小小宗族一个。
高句丽四十余万大军,攻打幽州数月,
城内人人节衣缩食,物价飞涨,饥民数万。
此国难当头,本该同仇敌忾之际,
可偏偏就有几家大族,发起了国难财,高价卖粮,强抢人口,
打击军心士气,简直是败类中的败类。
“所以,你把他们斩了?”
“孟将军,说笑了。不是夏侯斩的,是那些饥肠辘辘的楚民,是那些女儿被抢入府邸的流民,他们一起干的好事。”
“哈哈!!”城头篝火,孟百川、杨猛、安庆等人,
一边讥笑夏侯幽州的谨慎,一边拿着丁肆业刚上的烤羊头肉。
在他们身侧,河北上将军刘仁基,已经是一位要坐轮椅的书生了,
河间大战,他四天四夜没合眼,如今头发白了,脸颊干瘦,
不用看医官,在场不少将领都知道,
河北道大都督,天威上将军,已经到了行将就木的时候。
可杨猛、夏侯杰等人,只是热闹的聚在一起,没有过多的悲鸣,
因为文魁郎说,打赢了高句丽,保住了几千万楚人,楚将应该笑,不应该哭。
城头,几位大将调侃夏侯杰废物,吹牛打屁声不断。
某一刻,落日红霞,洒在刘仁基苍白的脸上,
河北上将军,气息微弱的开口了,
“不知道,赵军有没有去截高句丽,”
“可别让这五六十万人丁,被带去黑水白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