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大漠雄鹰苏勒坦汗 > 第1221章 满洲皇气默然收(中)

第1221章 满洲皇气默然收(中)(2/2)

目录

听闻曹纯忠部被调往西充,麦拉斯哈哈大笑,立即与西日莫联兵十一万由夔州往西杀向保宁。大军在达州扎营,密密麻麻的营寨一眼望不到头,气势十分骇人。

长生天似乎想帮大卫国的忙,卫军正摩拳擦掌地准备攻打达州对面的铁山关,铁山关守将杨秉印居然投降了。杨秉印本是流贼出身,被李国英降服。他对保宁总兵刘应举派自己一支孤军占据铁山头之事十分不满,认为是刘应举想排除异己,如今见卫军势大,索性想也不想便降了。

既然投降,总得献上见面礼,遂向麦拉斯献计曰:“刘应举,莽夫耳。末将愿派人向其求援,其必不疑,殿下可于铁山关外埋伏,刘应举一鼓可擒”。

麦打斯大喜,依计行事。杨秉印遂向刘应举求援,刘应举果然不疑有他,率万余人马由巴州(巴中)赶来增援,于铁山头外中了埋伏。在十一万大军面前,区区万余人马根本不算什么,很快便全军覆没,刘总镇本人也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攻下巴州后,麦拉斯继续前进,迅速推进至阆中城下。守城的四川提督李良桢大吃一惊,后悔自己不该让曹纯忠部赶往顺庆增援,导致城内少了一支精兵。好在阆中还有两万人马,城池及其附近的关隘也甚是坚固,一面急调曹纯忠回援,一面与四川巡抚陈正中、保宁知府李兴元等征发城内的百姓上城协守。阆中固然城防坚固,可毕竟只有两万人马,而卫军足有十一万虎狼且多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短短五日,卫军便拿下阆中附近的梁山关、南津关、和溪关,直抵城下。麦拉斯又命降将杨秉印派人向守军喊话招降,搞得守军士气低落。李良桢惶惶不可终日,却无计可施。三日后,阆中城破,李良桢、陈正中、李兴元等俱被卫军斩杀。

阆中失守的消息传来,正在西充与大卫国四川巡抚阿苏木交战的顺庆总兵刘汉臣、龙安总兵曹纯忠大惊。

“刘总镇,我军被切断了后路,您看该如何是好”曹纯忠试探着问刘汉臣。

“唉!吾等是汉人,本无必要为满洲殉死。之所以坚持到现在,实因受李督宪厚恩。然大势已去,不可再伤部下将士性命”,刘汉臣为投降找了个好理由。

见他也赞同投降,曹纯忠大喜,立即与刘汉臣率一万五千名部下降卫。麦拉斯大喜,好言抚慰二将,命原职留用。听说曹纯忠、刘汉臣降卫,松潘总兵徐学易二话不说也挂上了降旗。江油参将赵文魁见势不妙,率部下逃入汉中。

李国英没有想到,自己苦心经营许久的川北,仅一个多月便全部落入卫军之手。曹纯忠、刘汉臣、徐学易、杨秉印皆受过自己恩惠,不料竟如此无义气,危急关关不发一矢便降敌!

“父亲,卫军势大,咱们是汉人,何必为满人效死不如也降了吧”,长子李斌向李国英请求。

“吾受先帝厚恩,实不忍降,汝速带着汝的母亲和两个弟弟出城隐藏”,李国英沉声吩咐。

“父亲”李斌还要再劝。

“莫要多言,速走”李国英勃然大怒。

长子走后,这位总督从书房中取出一封圣旨来,仔细抚摸。圣旨上是顺治帝对他的评价:“……李国英久任岩疆,才猷夙著……”他总督川陕时,四川屡受兵灾、人烟稀少,民不聊生。上旨朝廷请求减赋、招徕流民与外省移民垦荒。得到了顺治帝的大力支持,在全国普遍“三年起科”的情况下,同意四川“五年起科”,且税负非常轻,“田赋正额,每亩不过二三钱,少止几分”,一时有了“国家赋税莫重于东南,四川最为轻”的说法。算是给了四川百姓喘息的机会,吸引了很多流民返川,也让李国英感恩不已。如今该是自己报效皇恩的时候了!

毕竟久经兵事,虽然兵微将寡,在这位总督的坚守下,卫军仍然用了两个月才拿下汉中府治南郑。清军的抵抗极为激烈,前营参将张万仓身中数箭仍半步不退,战死在城头;督标副将党世昌、江油参将赵文魁在城破后仍坚持巷战,力竭而亡。

李国英的尸体在一处民宅中被发现,身负十余创,浑身染血,佩刀已经砍卷了刃。

麦拉斯没想攻打南郑居然令自己损失了近两万人马,虽然大多是降军,仍令他愤怒不已。下令斩杀李氏男丁,部下四处搜索,终于在城外的破庙中发现了李家一门老小。李国英的三个儿子李斌、李斓、李雯和长孙李永升俱被诛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