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曹操挟民渡江(1/2)
第280章曹操挟民渡江
却说孙刘组成盟军,在赤壁大破曹操与荆州水师。
曹操大败,在曹洪的救护下,仓皇上岸。
齐军诸将,无不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而就在这时,李翊突然下令,撤回齐军主力,任由东吴军去追杀。
对于这道命令,众人皆感到不解。
纷纷踊跃请命,谏道:
“今赤壁既捷,北军溃退。”
“曹贼已经败走,正是我等乘胜追击之时。”
“若是成功,曹贼一举可擒。”
“相爷何故使我等撤军”
李翊按剑叱曰:
“止!”
命令一下,大部分主力尽皆停止了追击。
众人拦不住,只得让本部将士回来。
否则,便是违反军令。
陈登见此,只得替众人过来问道:
“今曹操狼狈,若纵之归,恐养虎贻患。”
“……子玉兄莫非忘记此下江南,所为之事乎”
“……从未有忘。”
李翊正色答,振袖一指舆图。
“我倒觉得是诸君忘了吾等南下之本意。”
众人一怔,皆面面相觑。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此下江南,非是为了诛曹,乃取荆州也!”
“观曹操虽败,犹有曹洪等死士相随。”
“若穷追入北,其势必困兽犹斗。”
“且东吴觊觎江陵久矣,吾等若远征,徒使周瑜坐收渔利耳。”
“吾让追曹之功于吴,吾自取荆襄之实,何所不可”
众人这才想起,此时的荆州还有一个“麻烦”未曾解决。
那就是东吴。
周瑜手上足有两万水军,在江南之地,也是一支十分彪悍的力量。
而孙刘同盟,出于共同的利益,即击退曹操联合在了一起。
如今曹操已经败退,那么这场同盟没有了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利益,出些破裂就成了必然。
只是曹操刚败,没必要使两家马上撕破脸皮罢了。
“荆州之地,沃野千里,北据汉川,带甲兵十余万。”
“吾等在江夏人马不多,欲要尽吞楚地,恐非易事。”
陈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认为荆州之地,想要直接掠过东吴全吞,有些困难。
毕竟消化土地,与直接攻城略地是两码事儿。
即便是历史上的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尽吞荆州之地。
当时的贾诩也认为,曹操要消化它们,至少需要好几年时间。
而如今正是争分夺秒的时候,荆襄足有九郡,要如何掠过东吴将之全部吞并呢
李翊唇角微微翘起,环视众将,笑指舆图说道:
“诸君且看,荆州富地,尽在荆北襄阳、南郡之地。”
“至于荆南四郡,地广人稀,便是让与东吴何妨”
荆州光看地图是非常大的,但是荆北和荆南完全是两个概念。
虽然同为荆州人,但荆北人大多看不上荆南的穷哥们儿。
主要还是因为荆南位置太偏,所辖之地多为瘴地。
还有山川、河流,农业、手工业极其落后。
我们常说的荆州是乱世桃园,是北方士大夫避难的首选之地。
其实指的就是荆北。
荆南四郡加起来比不上一个襄阳,这话一点不夸张。
当时的荆南甚至还是一个流放之地。
并且荆南地区虽然看起来很大,但交通不方便。
如此幅员辽阔的土地,反而削弱了政府的中央集权。
因为地方传达命令不便利,容易有割据的风险。
当然了,荆南各郡的太守,其实大多也是墙头草。
基本上谁控制荆州,他们就投靠谁。
比如长沙太守韩玄,最早跟刘表。
曹操来了,就跟曹操。
后来曹操败了,刘备征荆南,韩玄又跟刘备。
这才是标准的职场人。
他们知道荆南这种穷地方,跟中央对抗是没好果子吃的。
所以谁来他就投靠谁,一个月几百块犯不着去拼命。
荆州的核心地带,其实就南郡、南阳,还有江夏。
江夏主要是战区,这里是荆州生产战船、训练水师的地方。
而富庶发达之地,只有南阳、南郡两地。
单就这两地而言,甚至是不输冀州的。
还是得益于刘表的死保荆州之策,这两地几乎没有遭受过战乱。
同时,由于北方大乱,大量的北方士人逃亡了襄阳等地避乱。
这不仅为襄阳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与财富。
还将北方的许多先进的技术,知识一并给带到了南方。
本来荆北从战略位置上讲,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其巨量的财富,更是使得它成为了一块香饽饽。
陈登蹙眉说道:
“荆北富庶,荆南苦穷。”
“周郎多谋,岂会舍肥肉而就糟糠”
“若其强争南郡,我两家必陷入争端,反使曹操得利。”
李翊轻哼一声,冷声笑道:
“吾自有计,可得荆北。”
“诸君只管召回本部兵马,我另有调度。”
众人从其言,将在外作战的兵马,加紧催督回来。
然后又报说,大部分部曲都已调回。
只有少量部曲,诸如高顺部、黄忠部因外派的远,短时间内回不来。
李翊道一声无妨,命人收兵回夏口,一面又派人紧密监视前线战况。
且看曹操走到哪里了。
……
说起这曹操,被曹洪从江上救起之后。
见江上还有些战船,曹操便命人将剩下的船给烧了。
然后仰天大笑,笑声凄苦。
“李翊小儿,汝休得狂。”
“汝会用火,孤亦会用火。”
“不用汝加追赶,孤烧船自走便是,成全你的浪得虚名!”
于是,剩下未着的战船,也被曹兵给点了。
一时间,火云彻天,在江上形成一道红潮。
将后面的淮南水军、东吴水军尽皆阻隔在外。
曹操大败,显然有些失心疯。
但他脑子还是清醒的,随着赤壁一把火的烧起。
曹操已经失去了与刘备,甚至是孙权争夺江南的机会。
这些战船,有他自己带来的,也有荆州军的。
但不管是谁的,一旦自己走了,最后都会便宜给刘备或者孙权。
那还不如一把火烧了。
反正我得不到,你们也休想得到!
望着熊熊大火,曹操知道江上的孙刘水军肯定是追不上自己的了。
但仍然不能放松警惕,
于是纵马加鞭,走至五更。
回望火光渐远,曹操心中这才稍稍安定。
顾谓左右人道:
“此是何处”
左右人答曰:
“此地是乌林以西,宜都之北。”
曹操将手搭在眉间,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
众人惊问道:
“今我大军方败,明公何故大笑”
曹操笑道:
“孤不笑别人,单笑这李翊无谋,周公瑾少智。”
“若是孤用兵之时,定要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
“不然敌军定难逃脱!”
说犹未了,忽闻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
惊得那曹操险些坠马,忙举目看之。
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
“陷阵营奉李相爷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曹操教曹休、曹真双双敌住高顺,自己冒烟突火去了。
高顺陷阵之兵,多为步兵,追不上曹操。
乃只顾这抢夺旗帜,方使其逃脱。
天色微明,黑云罩地。
东风大风尚不息,忽然又落下倾盆大雨。
曹操所部将士,衣甲尽皆湿透。
曹操只得与军士冒雨而进,见诸君皆面有饥色。
李典乃上前请命:
“魏公,将士们赶了一夜之路。”
“又冷又困,又饿又乏。”
“是否可以杀马充饥”
李典也算军中宿将,什么困难什么苦痛没有吃过
这种恶劣悲惨的情况,他能够忍受。
并能够判断出,将士们身子已经快要熬不住了。
这时候,只能是宰一些老马来进行充饥。
曹操见此,并未马上答应,而是凭高而望。
见不远处有村落,于是命令士兵即刻入村,去劫掠粮食,寻觅火种。
然后又严令勿要杀老百姓,而是将他们一并劫掠带走。
古代抢人口是常事儿,曹操其实也喜欢抢人口。
即便是打了败仗,正在逃命之时,也不忘抢些人口走。
因为一方面人口确实很重要,是兵家必争之要。
另一方面,这些都是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供他驱使。
至于有累死、饿死的,那也无所谓。
死就死了,至少别给东吴或者刘齐留就可以了。
将士们接到命令后,即刻入村。
把村落里的粮食劫掠一空,又将当地百姓全部卷走。
既得粮食,曹操便命人抓紧赶路,先摆脱追军再说。
忽闻后面蹄声如雷,遥见一军赶到。
曹操心中甚慌,唯恐是追兵杀到。
视之,却是乐进、吕虔保护着众谋士来到。
曹操大喜,令军士赶紧吃完饭,然后接着赶路。
军民起行,未有数里,曹操便问:
“前面是哪里地面”
人报曰:
“一边是南彝陵大路,一边是北彝陵山路。”
曹操又问:
“哪里投南郡江陵去近”
一败涂地之后,曹操其实已经失去了对荆州的控制。
荆南四郡肯定是直接完全失控,这不用说。
至于南郡、南阳,肯定也开始慢慢从曹操地船上跳下去。
不过曹操并非全无准备。
对于作为重要的襄阳、江陵两城,曹操是留有心腹之人镇守的。
尤其是江陵,这个荆州之心,曹操更是屯有重兵。
因为曹操一旦打输,要逃回中原去,就必须先过江陵。
眼下一败涂地,曹操别无所想,只想赶紧回到江陵。
然后回颍川去。
江南水太深,他真没能够把握的住。
“禀魏公,此取南彝陵道,过葫芦口去最为便利。”
曹操便教走南彝陵。
行至葫芦口时,军马饥馁,行走不上。
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
曹操便教人安歇,马上带有锣锅的,便将从村庄劫来的粮米。
于山边拣干处埋锅造饭,又将累死的马了剥了皮,割马肉烧来吃。
望着铁锅,曹操又忍不住发出一声慨叹:
“孤败于李子玉手,今奔逃亡命之时,却要用他造的铁锅用饭。”
“真真苦也!”
铁锅的发明,本是李翊喜欢吃炒菜,让匠人造出来的。
因这玩意儿方便,又是民用物品。
所以几年时间,中原、河北地区,都有人用上铁锅了。
曹操也不例外,他发觉这玩意儿比釜甑携带更为方便,很适合在军中使用。
便普及到了全军,让人们取代原来的做饭用具,全部改用铁锅。
只是如今狼狈不堪,再用这铁锅吃饭,让曹操感觉无比的辛辣与讽刺。
生火造饭之时,魏军将士尽皆脱去湿衣,于风口处吹晒。
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权得少歇。
曹操坐于疏林之处,忽然仰面大笑。
众官员纷纷问:
“适来魏公笑李翊、周瑜无谋,引惹出来了高顺。”
“折损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笑”
曹操咬牙笑曰:
“孤笑那李翊、周瑜毕竟智谋不足。”
“若是我用兵之时,就在这个去处,也埋伏个一彪人马,以逸待劳。”
“到时候,纵然我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
“彼见不着此处,我故此笑之。”
“……哈哈哈!”
正大笑之时,前军后军一齐发喊。
曹操大惊,面如土色,在曹休的搀扶下,弃甲上马。
只见四下里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之人乃老将黄汉升也。
汉升横刀立马,大叫道:
“曹贼休走!黄忠在此!”
黄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