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推理 > 小官之女的富贵手札 > 第740章 高处不胜寒

第740章 高处不胜寒(2/2)

目录

他凝视着眼前这个丫头,恍惚间竟在温以缇身上看见了昔日自己的影子。那份对世事透彻的见解,那份藏在恭顺表象下的锋芒。

转瞬之间,一抹极淡的惋惜掠过帝王眼底,如同深秋的残阳转瞬即逝。

正熙帝垂眸掩去眼中复杂的情绪,心中暗自叹息,若温以缇是自己的血脉,生在皇室就好了。

有这般见识与胸襟,该是何等的社稷之福?

只可惜,命运弄人,终究差了那一步血脉亲缘。

若真有能担社稷之人,即便身为女子又何妨?正熙帝不介意将自己的江山托付给一个女人。

想到这儿他再次心理叹口气,可惜明白这个道理时,早已错过了悉心栽培的时机。

若是能早些放下成见,将治国之道倾囊相授于小七,或许,又多了一条出路。

正熙帝正恍惚间,耳边温以缇又继续沉声道:“但陛下,臣虽理解您择储的苦心,却不敢认同这般手段。万事皆有因果,今日种下的因,他日恐结出意料之外的果。”

帝王周身气息骤冷,鎏金龙纹袍角在寒风里微动。威压如泰山压顶般逼近:“朕执掌江山数十载,岂会不知利弊?这因果,朕受得起!若不这般试炼储君,待那昏聩之辈登位,黎民百姓、祖宗基业都将毁于一旦。”

温以缇忽觉后颈冷汗涔涔,却仍强撑着迎上那道灼人的视线:“若是如此,陛下可曾想过另辟蹊径?储君之选不必困于血脉,若皇子难当大任,大可着眼孙辈,甚至宗室之中,亦不乏贤才。”

温以缇面不改色继续说道:“昔年诸葛孔明受托孤之重,辅佐后主刘禅时,既安排郭攸之、费祎等文臣教导帝王之道,又提拔王平、姜维等武将历练军事才能。北伐之际,他设疑兵于箕谷迷惑曹真,提拔马谡守街亭,虽因用人失误致街亭失守,却也展现出不拘一格的用人胆识、守了蜀国四十年!

更不必说蒋琬督办粮草、费祎周旋军政,皆为孔明生前着力栽培。即便临终前兵出五丈原,仍将姜维收归麾下亲授韬略。这些人才或出身寒门,或原非蜀汉旧臣,却在丞相的谋划下各展所长,支撑蜀汉国祚数十年。

陛下坐拥四海,比之偏安一隅的季汉,更该广开求贤之路,打破门第以察隐才,如此何愁寻不到擎天之柱?孔明能以文臣掌军权,以降将担大任,陛下为何不能破格用人?若一味死守旧制,岂不因噎废食?”

温以缇望着帝王眉间凝结的霜色,语气愈发恳切:“天下之大,总有可托之人。可陛下偏偏选择了最残酷的试炼,让皇子们在权谋漩涡中厮杀,亲情尽毁,手足相残。这等手段,虽能选出强者,却也伤了皇家根本,寒了天下人心。”

“放肆!”正熙帝突然一声暴喝如惊雷炸响。温以缇膝盖重重磕在青砖地上,发出闷响,可她昂首直视帝王,苍白的面容上不见半分惧色。

正熙帝龙袍翻飞,眼中怒意翻涌:“你当真以为攀上皇后,朕便动不得你?这天下姓萧!是朕的天下!”

温以缇垂眸,任由寒意顺着膝盖爬上脊背,始终一言不发。

突然一阵寒风灌进来,吹得帝王鬓角白发轻颤,方才还涨红的面孔瞬间褪去血色。

正熙帝缓缓转身,望着窗外又不知在想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温以缇只觉得跪得膝盖发麻,几乎失去知觉。

忽听头顶传来一声叹息,像是从极深的夜色里挤出来的:“起来吧。”

“谢陛下。”温以缇撑着冰凉的地砖缓缓起身,关节发出细微的脆响。

正熙帝不再看她,袍角一甩,朝着内室走去。温以缇揉了揉僵硬的膝盖,默默跟在正熙帝身后,日光月光将两道身影拉得又长又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