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渠道(2/2)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孩童正在玩耍。江桃走过去,从包里掏出几颗水果糖:“小朋友,知道村里谁家捞小龙虾吗?”
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江桃找到了村支书老杨。听说她要收购小龙虾,老杨乐得直拍大腿:“江同志,你可算找对地方了!我们这儿的水渠里,这玩意儿多得都成灾了!”
老杨带着江桃来到村后的水田边。果然,沟渠里密密麻麻全是小龙虾,随便一网下去就能捞上来十几只。
“不过……”江桃蹲下身,仔细观察着这些小龙虾,“这些虾得先养几天才行。”
老杨不解:“为啥?现捞现卖多好?”
江桃耐心解释:“城里人讲究,虾得在清水里养几天,把泥沙吐干净才行。而且……”她压低声音,“那些黑心贩子的虾不处理,吃起来有土腥味。我们要是把这步做好了,不愁卖不上价。”
很快,村里的晒谷场上聚集了二十多户村民。江桃站在石碾上,大声说:“乡亲们,我按三毛一斤收,但有个条件——捞上来的虾得在清水里养三天,每天换两次水!”
人群议论纷纷。有人嫌麻烦,但更多人在算账:“一天捞个五十斤,就是十五块钱哩!”
老杨站出来拍板:“我看行!咱们成立个合作社,就在晒谷场边上挖几个池子,专门养虾!”
夕阳西下时,江桃已经和村里签好了协议。她预付了五十元定金,约定三天后派车来拉第一批货。
回城的汽车上,江桃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那些想卡她脖子的人绝对想不到,她反而找到了更好的货源——更新鲜,更便宜,而且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三天后,江桃租了辆小货车,带着顾有为和绣坊的两个姑娘再次来到杨柳村。远远地就看见晒谷场边上新建了三个水泥池子,十几个村民正忙着往池子里注水。
老杨兴冲冲地迎上来:“江同志,你看!!”
池子里的小龙虾个个活蹦乱跳,比市场上卖的精神多了。江桃捞起几只检查,虾腹洁白,完全没有泥沙。
“我们按你说的,每天换两次水。”一个扎着头巾的大婶笑着说,“还往池子里扔了些菜叶,听说这样虾肉更甜。”
江桃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她当场称重付款,又跟村民们详细讲解了运输和储存的注意事项。
装车时,村里的孩子们好奇地围着小货车转悠。江桃灵机一动,从包里掏出几包方便面:“来,尝尝我们厂的产品。”
老杨嚼着干脆面,突然说:“江同志,你这虾要是卖得好,不如在我们村办个加工厂?把虾做成真空包装的熟食……”
回城的路上,江桃一直想着老杨的话。小货车驶过颠簸的乡间小路,车厢里的小龙虾在塑料箱里沙沙作响。
“有为,你觉得在乡下办厂这个主意怎么样?”江桃转头问丈夫。
顾有为扶了扶眼镜:“技术上可行,但要考虑销路和保质期……”
正说着,车子突然一个急刹。前面路口窜出几个穿制服的,挥手示意停车。“怎么回事?”江桃心里一紧。
为首的执法人员亮出证件:“我们是工商局的,例行检查。”
当看到车厢里满满的小龙虾时,那个领队的愣了一下:“你们这是……”
江桃连忙解释:“同志,我们是正规经营,刚从青浦进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