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全力以赴(2/2)
所以分配时很难执行到位,分配后还出现了私自‘调剂’的现象,赵基索性停止这部分女眷的安排。
吕绮见李茱情绪还算稳定,就示意卫士扬鞭驱马,马车拉着她们驶向蔡昭姬的学馆。
对于蔡昭姬,吕绮也不算陌生,但也提不起什么敬意和喜欢。
也不想招惹蔡昭姬,每次也只是例行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不像甄宓那伙士人家庭出身的,恨不得住在蔡昭姬那里。
就连赵基,在她眼中也是差强人意,不是很差劲的样子,属于勉强能凑合,不算委屈自己。
而甄宓,她是越看越讨厌。
不喜欢甄宓礼貌热情慈善的做派,也不喜欢甄宓在赵基面前矜持沉静的神情。
一同听学的少女里,也因此分成了两个团伙,不存在中立,中立的会受两边的共同欺压。
吕绮、甄宓有她们与外界形势变化息息相关的半封闭生活圈;其他官吏也因关中顺利的战争而出现巨大的人事调动。
裴秀的婚事越来越近,可他却想拒绝近期成婚。
他也开始收拾行装,从晋阳侯国官吏队伍中挑选用顺手的人,准备带着他们前往关中与赵基汇合。
从关中纠合的军队被赵基整编为护国军,荚童又留在右扶风,赵基身边缺乏可靠的典军、司马。
只能从太原、河东调人,优先想到的就是裴秀。
赵彦入驻晋阳,太原也有贾诩,已经可以很好管理各项事务。
所以就征裴秀为护国军典军,行幕府右司马;要求裴秀快些完婚,然后随这一批船队一起出发。
可裴秀心里过不了那一关,追叙前功时给他也分配了女子充当妾室。
他的生活中不缺女眷,可赵基等人在关中鏖战,又将前往关东作战的情况下,他留在后方成婚的话,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
只能将婚事延后,提前来向赵彦辞别。
赵彦也清楚,论关系裴秀与赵基更亲近,对赵基的帮助比赵基的两个兄长更大。
此刻,赵彦思考一番,就说:“阿季如此安排,自有他的用意。关东讨袁战事,绝非一朝一夕能定。依老夫之见,大军自关中开拔后,会进驻雒都,避盛夏酷暑,行去岁晋阳旧事。”
裴秀恭敬跪坐在侧首,微微皱眉:“明公是说开战会在两月之后”
晋阳旧事,就是去年赵基在晋阳闭营大练兵。
现在关中征集、整编的军队有很大的顽疾,入驻雒阳期间规避暑气,同时执行严苛的队列训练。
这些积年老兵不缺战斗素养,最缺的是军纪方面的意识。
搞不好雒阳集训期间,因军法处死的人,可能会比战斗减员还要多。
关中军队身上有浓厚的原罪,经历过严酷集训,与讨袁战争后,才能洗清。
袁氏的影响力太大了,带其他军队去讨伐袁术,存在各种乱七八糟的隐患。
而关中军队不敬天子朝廷,更不会在乎袁氏那所谓的影响力。
出虎牢关后,这支护国军从根性上就不吃关东那一套价值观念。
杀世家英杰,对这些人来说就跟割麦一样,不会有点滴犹豫。
“嗯,据南阳、汝颖来报,四月以来虽降雨频繁于去岁、前岁,然暑气不减多少。”
赵彦侧头看裴秀:“此去讨袁,凶险难料。文丽不要意气用事,就听阿季安排,快些成婚。这样出征在外,家中也有新妇掌事,能照料老母。”
妻子顾家,也好与外面交涉;裴秀的那几个妾室基本上没有什么对外交涉的资格与脸面。
就连照顾家里老母亲,正妻是一回事,妾室与婢女无异,没有可比性。
裴秀沉眉,为难说:“明公,阿季在外征战至今未婚,仆虽年长,若是此时成婚,虎贲旧人将会如何看我”
“文丽不成家,又如何能跻身高位”
赵彦语气温和,笑着说:“那荚文贞中人之器,率先拜为右扶风,不就是成婚早,家中儿女颇丰阿季的婚事经天子指配,还要等四年,难道这四年里文丽就不肯成婚至于战事,哪年没有战事”
裴秀轻叹一声,对赵彦拱手:“是,仆明白了。”
“嗯,你若心急,婚事提前也可。赵台卿、贾文和、韩元长做媒,老夫主婚,这可是我等老朽之人期望之事,切不可再说推延之语。”
赵彦督促,就裴秀的婚事来说,裴茂这个长辈连插手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