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剑来:桃花客 > 第一百零二章 云霞

第一百零二章 云霞(2/2)

目录

李寒衣点头,剑穗上的金精铜钱再次聚齐,映出问心崖方向的点点星火。她知道,在东宝瓶洲的雾里,在云霞山的云气中,在每一个凡人的心里,陈平安留下的\"望乡\"剑意,正在被他们一步步拼完整。而前方的问心崖,或许就是这场归乡之旅的终章,亦或是,另一场关于\"守护人间\"的新开始。

山风拂过云霞阁,老山主的云气剑穗轻轻扬起,穗头碎瓷片与李寒衣剑穗上的铜钱相碰,发出清越的声响。

——————

大隋都城的暮春细雨裹着槐花香,李寒衣的霜华剑在剑柄轻颤,剑穗上的金精铜钱映出街角茶肆的幌子——\"平安茶\"三字被雨水洗得发亮,正是陈平安当年在剑气长城写过的笔锋。赵破阵踢开脚边半块碎瓷,瓷面上\"隋\"字的左半部分与他腰间酒盏的剑鱼纹路隐隐共鸣。

\"奶奶的,\"他抹了把脸上的雨珠,\"大隋皇宫的墙根下都嵌着碎瓷,比大骊皇室还舍得下本钱。\"

苏云萝的《耕战录》在袖中发烫,书页上跳出幅新画:陈平安与大隋先帝对坐在龙椅上,手中捧着块刻有\"隋\"字的碎瓷,案几上摆着半卷《大隋水利图》。\"师叔,\"她指着画中先帝腰间的玉佩,\"那纹路和咱们在云霞山见过的云气剑穗一样,莫非大隋皇室的碎瓷...\"

话音未落,宫墙内突然传来警钟。九道金色剑气冲破雨幕,在天空划出\"安\"字轨迹——正是陈平安当年留给大隋皇室的护宫剑意。李寒衣抬剑出鞘,剑穗上的冰晶映出宫墙内的景象:太和殿屋檐下,一个身着蟒袍的少年正被一群灰袍人围攻,少年腰间悬着的碎瓷片,正是归乡图上缺失的\"隋\"字。

\"是大隋太子!\"赵破阵的寒铁刀抢先出鞘,刀柄红绳与碎瓷剑气共鸣,\"老子在长城见过这小子满月,陈平安还送过他刻着'护民'的拨浪鼓!\"

三人跃过宫墙时,灰袍人正祭出十二只妖螺壳,螺口喷出的黑雾中裹着大隋百姓的祈愿虚影。苏云萝的犁铧突然脱手飞出,在殿前广场犁出北斗状的田垄,每道垄沟都涌出带着麦香的雾气——那是大隋子民对风调雨顺的祈愿。

\"住手!\"李寒衣的霜华剑划出七道星轨,星子系着的渔火微光竟将黑雾灼出窟窿,\"你们是雾渊的吞星妖修,为何盯上大隋皇室?\"

为首灰袍人转身,脸上爬满妖异的紫纹:\"皑皑洲剑仙果然名不虚传。\"他抬手间,少年太子腰间碎瓷片突然飞出,与妖螺壳上的\"吞星文\"共鸣,\"大隋的'护民瓷'藏着陈平安的'人间剑意',只要炼化此瓷,东宝瓶洲的雾就再无人间烟火!\"

赵破阵的刀罡劈开三只妖螺,却见螺壳内侧刻着大隋各地的粮仓坐标:\"狗娘养的!你们想断了百姓的生路?\"他踢碎一块妖螺壳,壳内掉出半块刻着\"隋\"字的碎瓷残片,与太子腰间的碎瓷正好拼合。

太子趁机挣脱束缚,跑到李寒衣身后,胸前挂着的拨浪鼓突然发出清响——正是陈平安当年所赠。\"三位前辈,\"少年眼中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父皇临终前说,大隋的碎瓷片藏在太庙的'民本碑'里,唯有百姓的真心能唤醒...\"

苏云萝的《耕战录》突然自动翻开,书页上陈平安的字迹流淌成金光:\"皇室之责,不在龙御九天,而在俯身为桥。\"她望着太庙方向,那里的雾气中隐约浮现出千万双手托举石碑的虚影,\"师叔,碑里的碎瓷片在等大隋的'民心剑'!\"

李寒衣点头,霜华剑指向太庙:\"破阵兄,护着太子去唤醒碎瓷!苏师妹,用耕战阵护住百姓的祈愿!我来拦住这些妖修——他们的吞星阵,缺不了太子腰间的'隋'字瓷!\"

赵破阵一把将太子扛在肩头,寒铁刀斩出的火路竟在雨幕中显出陈平安当年修城墙的虚影。太庙门前的石狮突然睁眼,口中吐出块刻着\"民\"字的碎瓷,与太子腰间的\"隋\"字相碰,竟在雾中拼出\"护民\"二字。

\"按陈平安当年教的法子!\"赵破阵将太子推向石碑,\"把碎瓷按在'民'字剑痕上!\"

当碎瓷嵌入石碑的刹那,太庙地基突然涌出万千道金光,每道金光都系着大隋百姓的面孔。苏云萝的犁铧在金光中化作十二道金桥,将百姓的祈愿送至太和殿前。灰袍人惊恐地看着妖螺壳在金光中碎裂,螺口的\"吞星文\"竟被熔成\"护民\"二字。

\"不可能...陈平安的剑意怎么会...\"为首灰袍人话音未落,已被李寒衣的星轨剑气震碎成雾。太子望着重新归位的碎瓷片,拨浪鼓上的\"护民\"二字突然与石碑共鸣,竟在雨中显出陈平安当年题字的虚影:\"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煮粥。\"

暮色中的大隋皇宫,太庙的\"民本碑\"焕发出温润的光芒。李寒衣望着碑身新显的纹路,那是陈平安用剑气长城的砖石碎屑刻下的\"隋\"字,笔画间藏着大隋百姓的炊烟与耕犁。太子轻抚碎瓷,从怀中取出先帝遗诏,诏书上盖着的玉玺印泥,竟也是用陈平安留下的碎瓷粉调制而成。

\"三位前辈,\"少年展开遗诏,上面用朱砂写着\"碎瓷在民,民心在碑\"八字,\"父皇说,大隋皇室的碎瓷从不在龙椅上,而在百姓的米缸里、耕牛的铃铛里、学堂的书声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