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劝降 她心里只有她的好表哥。(2/2)
崔绍眉峰挑起,现在知道叫军师了?
他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摸着下巴琢磨道:“你是说,开口便能劝献一城的人,携千骑南投,不投皇家朝廷,却投一个手握军权的大将军?”
崔绍又转头看向杨副将,极诚恳道:“若你是皇帝,你怎么想?”
“我……”
还能怎么想,肯定还是得犯疑心病啊。
这样的人,必定是北朝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更有大才。此人若和将军紧密相助,谁知道会不会联合北朝,剑指南雍?
“我又不是……不是陛下,你总问我做什么!我不知道!”
杨副将色厉内荏说完,转头就走。数九寒天,他竟被崔绍问出一背的冷汗。
凉风一吹,冰冷黏腻,如毒蛇攀附其上。
前方褚巍还在同韩虎谈话,崔绍遥望一眼,敛了笑,转头对上月台的眼神。
两人皆是眉眼沉沉,心绪难安。
临州军不是今日建起的,皇帝该起的疑心也早就起了。不然圣旨也不会一封接一封地催促开战。
孟长盈如今种种举措,也只是亡羊补牢。
可时势如江河倾泻,不得不有所作为,容不得任何韬光养晦,消除忌惮。
总不能真叫临州岐州两败俱伤,受灾黎庶辗转战乱。若天下大乱,猜忌抑或不猜忌也失去了意义。
只是,今后的路更难走了。
北朔,紫宸殿。
风雪交加。
“陛下,岐州城守将韩伯威向褚巍献城投降,如今褚家军已全然接管岐州!”
传令兵慌张尖锐的声音划破大殿中的肃穆。
堆满战报公文的长案后,万俟望以手支额,即使姿态散漫,也如猛虎伸展休憩,令人不敢逼视。
座下可那昆日下意识呼吸放轻,眼尾去瞟老神在在的崔岳。可惜崔岳还是老样子,长髯飘飘,泰然自若。
久久死寂,垂着头的传令兵一滴汗滑下来,蛰得双眼生疼。
“她呢?”
万俟望忽而开口,嗓音低沉,又带着难以言喻的锋锐戾气。
传令兵脑子空白,惊惧不已:“……陛下是说谁?”
上方又是一阵良久寂静,久到传令兵以为自己脑袋不保。
可那昆日自然知道万俟望问的是谁。他还知道万俟枭连破河东五城那里,万俟望正在淮江北岸追人,甚至还没追回来。
从那以后,孟太后三个字就成了北朔朝堂上的禁忌,无人敢提。
崔岳面上敛色,捋髯的动作却悠然。
德福看尽众人面色,“哎呦”一声,打了个圆场,“你个粗笨的,还能是谁,自然是临州营中那位军师了!”
传令兵赶紧回话:“那位军师亲自出使岐州城劝降,韩伯威随后便弃了帅印,献城投降!”
万俟望面无表情地听着,捏着战报的手收紧,指节咯咯作响。
众人皆垂首敛息。
“都出去。”
“是。”
众人依次退下,崔岳走出大门前,回头看了眼。
少年帝王浑身气势隐而不发,连手掌都在微微颤抖,昏暗的大殿如同漩涡洞xue,风暴弥漫。
崔岳捋着长须的手一用力,不慎扯掉两根胡须。他却低头无声笑了。
他这位世侄女真是高人,将人物尽其用,还能让人念念不忘为其挂怀。
殿外狂风呼号,风雪交加。一时之间分不清这是北地云城,还是中原京洛。
众人退尽,万俟望猛地将那纸战报扔出去。
被攥得皱巴巴的战报打着旋儿,轻飘飘地落下,就像他无可依托、无处可去的愤怒一样无力。
孟长盈冷血无情,心中只有汉人,只有南雍,只有她的好表哥。
而他,只是一枚她挑选出来分裂北朔的棋子。
他早就知道,早就为此辗转反侧无数个夜晚,还不够吗?
为何再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仍旧腾起满腔愤恨怒火。恨不得扔了这身龙袍,亲自去南方找她,要她说明白。
可他又知道,该说的话早就说完了。
他日日煎熬,收拾这乱糟糟的四处起火的北朝。
可孟长盈应该很惬意吧。
在汉人的朝廷中,与她的好表哥相知相许,并肩作战。而他只能远远听着,看她和他朝北朔捅来一刀又一刀。
万俟望额上青筋一跳,眼眶爬上血丝,猛地挥袖,将案上战报文书尽数砸落在地。
纸张飞舞中,万俟望尝到口中蔓延开的血腥味道。
他低嘲一声,仰面朝后倒去。
白纸纷纷落下,像是一场不知祭谁的无声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