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风起明末 > 第445章 靖南镇

第445章 靖南镇(2/2)

目录

河南矿产资源也颇为丰富,可以直接就地征集矿石,进行制作,可以有效的节省成本。

“按照总镇之前的指示,湖广军器局的武器匠都调往了汉中镇内,只留甲匠。”

湖广军器局,就是原先的郧阳军器局。

在攻下了武昌之后,郧阳军器局的名字被改成了湖广军器局。

湖广军器局的人数并不多,规模也只有汉中镇的四分之一。

“如果湖广军器局转型全力制作板胸甲,月产量可达千领。”

“至于南直隶的军器局……”

胡知礼停顿了一下,说道。

“南直隶河网密布,极利水利工程的营建,但是工匠并不多,万民军占据南直隶时,到处找寻,将能够找到的工匠全都带到了南京。”

“我们从山东那边,整合了部分山东的工匠,如今的人数规模和湖广军器局相仿。”

“所幸武昌、庐州、安庆西军所控的地带,有不少的工匠,这一部分的工匠如果也都算上,规模应该能达到如今汉中镇军器局的一半水平。”

“不过因为南直隶地理位置缘由,经由中军部方面讨论,为不泄露我军军工技术,所以并没有兴建水利工程,采用水力加工,还是依靠工匠手工,所以没有办法生产太多的甲胄和兵刃。”

“目前主要还是负责甲胄的维护以及普通兵刃的制作……”

胡知礼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比较稳妥。

“不必顾虑太多。”

陈望挥了挥手,打断了胡知礼的言语。

“无妨,既然已经决定了放开了,就全部放开。”

中军部的安排很稳妥,但是很多时候稳妥并不是最好的。

在这样急需快速扩张的情况之下,眼下二十万的军队根本不够,还需要不断的扩招新军。

如果南直隶的军器局不放开制作权限,那么根本难以对眼下的部队完成换装。

明廷的覆灭已经是定局。

时间现在紧迫无比,局势的变化比预想的更快。

昨日京师传来的消息再次在陈望的脑海中浮现——崇祯开始向勋戚摊派饷银,募集粮草。

这个信号再明显不过。。

也让陈望彻底的确认。

崇祯,确实已经撑不下去了。

这一天,比历史上快了近两年的时间。

“明白。”

胡直礼干练的应下了命令,在这一方面,他并没有半点的犹豫。

“如果现在募集当地百姓,营建军器局,预计在今年年底,南直隶军器局便可以开始转型。”

“十二月……”

陈望双目微眯。

现在最为紧缺的,对于他来说就是时间了。

但是时间不可能等人,很多时候的准备都不可能万全。

陈望的目光扫过舆图,唯一令人欣慰的一点的是,从眼下的局势来看,在所有的势力之中,他所拥有的军队战力仍是最为强悍的。

但是这一切,还远远不够……

万民军、闯军、和硕特汗国、西南的各部土司、北地的清国,都是日后将要面临的威胁。

占据中原腹地,可以让他们获取大量的良田与矿产资源以及人力资源。

但是同样也有坏处。

身处四战之地,很多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陷入两线作战,乃至是三线作战的境地。

吸收了左、猛、西军三镇的兵马之后,陈望如今能够掌控的兵力大概是在二十二万六千人左右。

算上六大宣慰司的七万两千人,差不多三十万的大军。

三十万的大军,听起来虽然多。

其中的精锐超过了三成,余众也基本都是历战的老卒。

势力都远超现在的任何一方。

哪怕是虎踞北境的清国,也只能望尘莫及。

松锦一战,清军虽胜,但却是惨胜。

不过现在有一个极为不妙的可能。

李自成没有如同历史上那般同时占据中原和关中,却仍然是按照历史上的老路进军山西。

这个时空线的李自成并不是依靠着自身起兵一路席卷天下。

而是一路被明军追逐,逃入了土司的聚集地。

李自成没有原本历史上那般气吞万里如虎的心气。

此前李自成与松潘卫的羌族土司纠葛不清,又和青海蒙古,也就是和硕特汗国关系匪浅。

李自成的麾下有不少的兵马都是出身于蒙、羌两族。

西北的风闻,李自成好像在不久之后将会迎娶和硕特汗国的公主,也就是固始汗的女儿。

雪区的情报司送来的情报,也侧面佐证了这一件事。

固始汗派出了一支规模超过两千人的骑兵,携带着不少的车辆离开了首府,已经进入了青海领内。

如此以来,最坏的可能就是,李自成与和硕特汗国联合。

而和硕特汗国又对清国称臣,两者是联盟的关系。

如果这三方同时联合起来,战场的局势可能就要转变过来。

李岩看似仁义,但实际上心石如铁,他绝不会放过这一落进下石的机会。

想到这里,陈望也是沉下了心绪。

“命令。”

陈望心中思绪转动,很快便已经是有了决断。

“任陈鸣为河南镇镇守总兵官,任周遇懋为湖广镇镇守总兵官,任高杰为山东镇镇守总兵官。”

“山东镇增扩一师,师长由惠登相担任。”

一直以来都是陈望直接管辖三镇兵马。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势力的发展,直接的管辖实在过于耗费心神。

在各镇设军事主官,直接对军事主官下令,可以省下很多的精力。

陈望的目光在舆图之上游走,最终落在了南直隶的位置。

南直隶的战兵早在凤阳一战损失殆尽,连各城的

“由着兵务司分遣征兵官入南直隶,与运河两岸从漕工之中管理待业漕工,分配征募新军。”

“增设靖南镇,定兵额六师,练兵七万两千人。”

“调陈功,为靖南镇镇守总兵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