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 笑傲江湖(大朝会 下)(1/2)
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停在御案上摊开的那份名单上。
“诸位爱卿。”
易华伟一开口,便让整个广场瞬间安静下来:“自今日起,内阁扩至十三人。”
殿内骤然一静,随后爆发出一阵低低的吸气声。
杨慎行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错愕,内阁向来只有五至七人,如今竟要翻倍
易华伟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道:“除六部尚书悉数入阁,另增都察院、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西厂各一人。”
指尖在名单上轻轻一划:“此外,郑王朱载堉亦入内阁。”
“哗——”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杨慎行手指微微发抖,他原本是清流领袖,如今却要和东厂、锦衣卫同列内阁,这让他如鲠在喉。
石星面色不变,但嘴角却微不可察地翘了一下…五军都督府入阁,意味着武官地位提升,他乐见其成。
王弘诲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笏板。锦衣卫和东厂入阁,刑部的权柄必然被分走大半。
徐光启则显得平静许多,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他本就不是争权之人,只要能继续推行新政,内阁扩不扩与他无关。
高攀龙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都察院入阁本是好事,但问题是——谁去
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两人,左都御史是他,右都御史是杨涟。杨涟刚直不阿,深得皇帝信任,若入阁,必然是他……
想到这里,高攀龙的手指掐进掌心,指节泛白。
英国公张维贤站在武官队列最前,闻言只是微微眯了眯眼。五军都督府入阁,意味着军权正式进入中枢,这是百年来未有之事。
他侧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吴惟贤,后者正努力压抑着脸上的喜色——若不出意外,入阁的必然是他这位中军都督。
丘成云站在殿柱阴影处,蟒袍上的金线飞鱼在烛光下泛着冷光。嘴角微微上扬,但眼神却依旧阴鸷。
而站在他对面的王承恩则低垂着眼帘,仿佛对一切漠不关心。但若细看,便能发现他的手指正轻轻摩挲着袖中的密折。
骆思贤站在殿门附近,面无表情。锦衣卫入阁,意味着诏狱的审讯结果将直接影响朝政,这对锦衣卫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权利。
但他心里清楚——权力越大,风险越大。若有一日失势,等待他的必然是比诏狱更惨的下场。
当易华伟念到‘郑王朱载堉’时,殿内再次一静。
宗室入阁
自永乐以来,宗室不得干政是铁律。如今皇帝竟要打破祖制
站在宗室队列中的朱载堉本人也是一愣。他原本只是来例行朝会,没想到竟被点名。
回过神后,朱载堉上前一步,深深一揖:“皇上,臣年老体迈,怕不能担此重任……”
“郑王精通历法、算学,朕欲借重其才。”
易华伟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即日起,郑王参赞新政。”
朱载堉的喉结滚动了一下,最终只是深深叩首:“臣,领旨。”
环视殿下群臣,易华伟的手指轻轻抬起,又缓缓压下,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原本低声议论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他目光扫过群臣,最终停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身上。
“宣。”
“遵旨!”
王承恩躬身领命,随即向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道明黄绢帛。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王承恩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字字清晰,如同冰冷的刀锋划过每个人的耳膜。
“凡昭武二年后新生子嗣,免除该户三年丁税。”
李汝华的手指猛地一颤。丁税是国库重要收入,这一减,户部至少要少收三百万两。
“每生一子,赏永业田五亩;生一女,赏三亩。”
徐光启眉头微皱。土地是根本,如此大规模赏赐,必然要重新清丈田亩,这样一来,原本从户部暂借的人手又得调回去了。
当听到‘寡妇再嫁者,免除其前夫家赋役两年。’时,杨慎行脸色瞬间铁青。这简直是在挑战理学纲常!
“在押人犯家眷,凡有身孕者,可减刑一等。”
王弘诲无意识地敲击着笏板。这一条,怕是要让诏狱里的犯人们拼命‘努力’了。
“地方官辖区人口年增一成者,考功加一等。”
听到这里,高攀龙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这分明是在鼓励地方官强配婚姻!
“凡民间生育三子以上者,赐田五亩,免赋三年;生育五子以上者,赐田十亩,免赋五年,另赏银二十两。”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王承恩的声音继续回荡:
“各府州县设育婴堂,收养弃婴,每活一婴,赏地方官银五两。若查出溺婴、弃婴者,父母流放三千里,邻里知情不报者,同罪。”
李汝华手指猛地掐进掌心,指节泛白。赐田、免赋、赏银,每一条都是要户部掏银子!他迅速在脑中计算着:若天下每年多生百万婴孩,光是赐田就得划出多少万亩更别提免赋的损失……
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喉结滚动了一下,却不敢出声。
杨慎行的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育婴堂收养弃婴这岂不是鼓励民间私生子
按照礼法,只有明媒正娶的子嗣才算人丁,如今皇帝连弃婴都要算政绩,这……
他的嘴唇蠕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