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泌与李亨(2/2)
三、长安棋局进退皆险
衡山云雾缭绕的道观里,李泌每日与仙鹤为伴,却总在午夜梦回时看见灵武城头的烽火。
代宗即位后的第三道诏书终于打破了这份宁静,宣政殿的蟠龙柱上,新帝亲手为他披上紫袍:\"朕需要先生的智慧。\"
此时的朝堂,元载在政事堂翻云覆雨,鱼朝恩统率神策军把持宫禁。
朱雀大街的某个清晨,李泌的青布马车与鱼朝恩的朱轮华盖狭路相逢。\"先生还是离长安远些好。\"
鱼朝恩的马鞭擦着他耳畔掠过,惊得马匹长嘶。李泌整理好被风吹乱的冠带,望着飞扬跋扈的仪仗渐行渐远,袖中的手却悄然握紧了玄宗御赐的玉佩——那上面的螭龙纹,此刻硌得他掌心生疼。
在与元载的交锋中,李泌展现出惊人的谋略。当元载以\"修缮道观\"为由贪污库银时,他不动声色地收集证据,在早朝时呈上各地工匠的联名状;面对鱼朝恩在军饷上的刁难,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各州税赋明细倒背如流,连小数点后的数字都分毫不差。鱼朝恩额角青筋暴起,却只能将怒火咽回腹中。
四、奉天烽火老骥伏枥
德宗建中四年的深秋,泾原兵变的消息如惊雷炸响。
叛军的铁蹄踏碎长安城的宁静时,李泌正在洛阳巡察漕运。
他单骑北上,穿越叛军封锁,在漫天飞雪中见到了形容憔悴的德宗。\"先生,朕悔不听卿言。\"德宗握着他的手,泪水滴在李泌染血的衣袖上,洇开一朵朵暗红的花。
奉天保卫战的日夜里,六十岁的李泌睡在潮湿的城墙上,披着破旧的铠甲,与士兵们分食冷硬的麦饼。
他用蜂蜡制作密信,巧妙离间叛军将领;在城头架设望楼,利用天象变化预测敌军动向。
当浑瑊率领援军赶到时,李泌望着天边初升的朝阳,恍惚间又回到了灵武行营的那个清晨——原来三十载光阴,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惊鸿一瞥。
五、贞元残烛魂归太虚
贞元三年的长安城,樱花纷飞如雪。李泌坐在中书省的庭院里,看着年轻官员们往来奔走。
他已七十八岁,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辅佐过七任皇帝。\"先生,吐蕃又犯边境。\"属下来报。李泌望着飘落的花瓣,轻声说:\"告诉陛下,用'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之策,吐蕃必不敢轻动。\"
这是他为大唐献上的最后一计。同年冬夜,李泌在府中安然离世。
临终前,他让家人将玄宗赐的琉璃灯摆在床头,跳动的烛火中,他仿佛又看见勤政楼里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曲江畔与太子折柳的春日,还有灵武城头的漫天烽火。
窗外北风呼啸,恍惚间竟似易水寒波,将他的一生卷入历史的长河。
长安百姓自发为他送行,纸钱纷飞如雪。多年后,当人们谈起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总会想起那个在朝堂上谈笑间退敌的白衣书生,那个在战火中力挽狂澜的智者,那个在权力漩涡中始终坚守本心的孤臣。
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兮,李泌的故事,永远镌刻在大唐的历史长卷中,闪耀着智慧与忠诚的光芒,而他那盏冰裂纹琉璃灯,依然在岁月深处,映照着一个王朝的兴衰沉浮。